貝殼非常堅硬、精致,回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作者感嘆“在我手心里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貝殼里那曾經(jīng)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貝殼并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里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chuàng)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呢?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細、一絲不茍
四、比較閱讀
試比較兩篇散文的異同
相同點: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fā)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于“物”的描寫細致入微,筆調(diào)清新而自然
不同點:
1、《蟬》是先抑后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致、更加一絲不茍
3、《蟬》的作者對于生命的態(tài)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fā)中,并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嘆的東西的愿望
五、課堂小結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通過學習這兩篇短文,我們會高聲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六、拓展延伸
仿照下列例子,你也寫兩句
生命就要像蟬一樣,即使短暫,也要固執(zhí)地等待
生命就要像貝殼一樣,,即使卑微,也要一絲不茍
參考:
生命就要像小草一樣,即使卑微;也要堅韌不拔;
生命就要像火焰一樣;即使熄滅,也要綻放光芒;
生命就要像白楊一樣,即使普通,也要參天聳立
七、作業(yè)布置
1、完成作業(yè)本練習
2、課外閱讀欣賞席慕蓉或小思的幾篇詩文,寫出讀后感
更多相關文章:
2.初一上冊《誡子書》說課稿及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