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精選10篇)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去,是為了以后。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 篇1
《池上》這首詩中,詩人用質(zhì)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圖文對照、聽錄音朗讀等形式,使學生頭腦中浮現(xiàn)出相應的畫面。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么大的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引導學生聯(lián)系“蓮葉何田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蓮的原因、采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愛。
詩人為什么要把“偷采白蓮”的小娃寫入詩中?你對這個小娃有什么看法?學生在進行合作探究時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有的說小娃撐著小船在荷花池中行駛,看到顆粒飽滿的蓮蓬子,忍不住偷采了幾個來解饞;有的說小娃沒有經(jīng)過大人同意,小心翼翼地采了幾個蓮蓬子;有的說自己小時候也有過偷采的經(jīng)歷:為成熟的枇杷、桔子、西瓜……說著說著,大家都忍俊不禁。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后學生都知道了:這里的偷采與一般的偷盜行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么明顯的蹤跡了,詩人寫“偷采白蓮”的小娃更能體現(xiàn)出他的天真可愛,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 篇2
《池上》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充滿兒童情趣的小詩,讀來朗朗上口。課堂上老師通過這首小詩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呢?我想到了“童年”的話題。因為這是表現(xiàn)古代兒童生活的古詩,F(xiàn)在的孩子正處于無憂無慮的兒童時期,更易激起孩子情感的共鳴。
雖然這首古詩難度不大,學生初讀便能理解大意,但對詩中的意境及一些關(guān)鍵詞的正確理解還是有難度的。如《池上》中“偷”學生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將會影響對詩主旨的把握。尤其是如何通過這首詩的學習讓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呢?于是,我把“詩中有畫”的審美方法巧妙地融于整堂課的教學之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蘇軾對詩人王維詩的評價,它代表著詩與畫互相融合的完美境界。而這首小詩就用淺顯的詩句描繪了一幅幅優(yōu)美生動的畫面!冻厣稀肪秃帽纫唤M鏡頭,攝下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他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教學《池上》時,我讓學生先美美地欣賞一組表現(xiàn)荷塘美景和小娃偷采白蓮的畫面,然后。學生很快進入了詩歌描繪的意境之中,在想象中領(lǐng)悟了“偷”字的真正含義,體會到了小兒天真無邪的特點和白居易對孩童的喜愛之情。
課尾我布置了一個課外作業(yè),出示了一組描寫兒童生活、反映兒童情趣的古代詩歌,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誦讀,想象詩的意境,然后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詩,用彩筆畫出詩句描繪的畫面,然后給畫面配上詩句,讓詩畫合一。想通過孩子們創(chuàng)作的“詩畫合一”,培養(yǎng)孩子們書寫規(guī)范、端正,同時增加趣味性。
課已完,但還有一些遺憾。古詩中生字的恰當處理,有沒有更好的方法讓低年級學生進入古詩意境?這些問題都留給我不斷思索,促使我在教學中不斷研究,不斷思考,促使自己進步。
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 篇3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事實上,只有“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才能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馬克思就曾論述過:人是在活動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和諧統(tǒng)一中獲得全面發(fā)展的。在語文課上,讓兒童活動起來,是一條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以上的教學過程中,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創(chuàng)設(shè)并再現(xiàn)了課文的情境。老師引導優(yōu)化并強化了情境。在這場景中,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而積極地參與到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之中,思維活躍,感受強烈,體驗豐富。短短的一首詩,在師生的互動中,創(chuàng)造性地生成著超越文本的課程經(jīng)驗。
課程,是對學生發(fā)生教育作用最核心的依托。在學校的教育實踐層面,選擇怎樣的課程內(nèi)容,用怎樣的結(jié)構(gòu)來合理編排,在實施時采用什么方式,在評價時采用什么取向,都直接影響著課程育人功能的實現(xiàn)。隨著教育教學個性化的時代要求日益高漲,隨著教師課程設(shè)計意識和能力的提高,教師課程實踐層面的創(chuàng)造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
因此,課堂應變成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而不僅僅是優(yōu)秀教師展示授課技巧的表演場所;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離開學生的主體活動,這個時空就會破碎;我們呼吁把課堂活動還給孩子!
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 篇4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古詩教學應當側(cè)重于朗讀教學和激發(fā)孩子對古詩的興趣。我的朗讀教學主要分成單個步驟:
一、學習字詞,突出重點。抓住字詞的重點與難點,讓孩子課前注音練讀,課上主要檢測朗讀的準確性。
二、劃分節(jié)奏,讀出韻律。古詩的朗讀的第二層次是讀出節(jié)奏感。特別是對于低年級的孩子,拖腔、連音是他們常出的問題,所以要讓他們學會哦劃分節(jié)奏,有節(jié)奏地朗讀古詩。
三、抓住詩眼,情感朗讀。讀詩的最高水平是將詩歌的情感通過聲音、表情等傳達出來。
當然這是建立在對詩歌理解的基礎(chǔ)之上的。對于第三步,我抓住了詩眼“偷”字,讓孩子說說對于它的理解,讓孩子思考這個字是否可以換成“拿”字,又讓孩子上臺想象并演示小娃“偷”的動作,旨在讓學生理解“偷”字的精當和小娃的天真,進而給每一句詩句配上了感嘆詞(小娃撐小艇-嘿,偷采白蓮回-哇,不解藏蹤跡-呵呵,浮萍一道開-哈哈),讓孩子愉快地朗讀,也做一回天真活潑的小娃。
詩歌是留白的藝術(shù),短短的四句,二十個字,其隱藏的語言甚為豐富,學習詩歌就要先將詩歌讀厚,在補白中品味、享受、豐富。詩人用的是白描的手法,寫了事,寫了景,卻并未直接寫小娃采摘成功后的心情和動作,而只寫“不解藏蹤跡”,可是,去偷采的時候可是“解藏蹤跡”的,為什么回來時就不解了呢?這就給我們留下了大量想象的空間。完全可以想象,小娃一邊撐艇一邊得意,一邊撐艇一邊高興,一邊撐艇一邊低頭欣賞白蓮蓬,一邊撐艇一邊想象和小伙伴們分享的快樂,一邊撐艇一邊已經(jīng)手舞足蹈,樂不可支了。
作者不直接寫小娃將小艇劃得有多快,而寫“浮萍一道開”一句,也留下了想象空間,且富有動感和畫面感。所以,如果再上一次,我會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蓮的過程、采蓮而歸的心情等,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感受池塘的美,感受小娃的天真可愛。課前的教學案例設(shè)想中,我本來就配好圖畫,想讓孩子將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上,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加之,自己引導的不夠巧妙,孩子對于小娃“興盡”“歸舟”導致“浮萍一道開”的行為、心理理解不透,所以編講故事未能實現(xiàn),只能留于課后。
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 篇5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人們的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边@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設(shè)計中要提倡自主閱讀,尊重學生個體感受。在本課的教學中,無論是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古詩的方法,還是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兩項作業(yè)來做都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教學理念。
師生互動,構(gòu)筑自由對話的平臺;生生互動,讓思維在碰撞中跳躍。根據(jù)“新課標”的理念下的“合作互動”的原則,教學中我改變了傳統(tǒng)的單純的師生交往形式,通過小組合作,生生交流等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這樣讓學生取長補短,相互啟發(fā),增加課堂的信息量,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又給學生提供了展示個性的機會和場所。在此節(jié)課的教學中,正因為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在組內(nèi)自讀自悟,才使學生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體會得有滋有味。
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 篇6
《池上》是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小詩,秉承白居易詩作通俗易懂的敘事風格,動靜結(jié)合,簡單幾筆勾勒出一個小孩兒偷偷采蓮又天真地不知如何隱藏蹤跡的頑皮、可愛的形象。
整體來看,這首古詩難度不大,教學時,我讓學生先欣賞一組荷塘美景,并用自己的畫描述一下畫中的景色,接著再結(jié)合教材上的插圖,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上學期學過的《江南》,學生很快進入了詩歌描繪的意境之中,大致了解了故事所秒回的景象。
在朗讀指導過程中,明確了朗讀的三個層次,運用范讀、跟讀、自由讀、連麥指名讀,問答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能讀準字音,感受停頓,讀出節(jié)奏,讀出趣味的情感。同時,抓住“偷”“解”“藏蹤跡”等關(guān)鍵詞,體會小孩的天真可愛,感悟作者的情感。
識字寫字環(huán)節(jié),對易錯的平舌音和翹舌音重點指導,識記字形時,利用構(gòu)字規(guī)律識記以及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進行組詞識記。需要書寫得生字共兩個“首”和“采”,先出示田字格中的字,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然后出示動畫,書空筆順,強調(diào)書寫需注意的細節(jié)和難點,隨即讓學生進行描紅并書寫。
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 篇7
本月的教研課上,我講了《池上》這首古詩,這首古詩的語言質(zhì)樸,用通俗的詞句把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娃娃的形象生動的描寫出來。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結(jié)合插圖對詩意的理解也很容易。
在教學中,我采用看插圖導入古詩,先讓學生用一句話簡要的概括圖的主要內(nèi)容,這樣訓練了學生的看圖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接著說,詩人白居易看到這么有趣的景色,寫了一首古詩,由此引入新課。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對古詩的意思已經(jīng)初步知道了。由于本課人的字只有5個,我采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在讀詩句中,相機學習生字。掃清生字障礙后,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詩句,注意五言詩的停頓和重音。對于三年級的孩子,對詩意的掌握不同于一、二年級。他們第一次接觸書下注釋,我就告訴他們,書下注釋是我們理解詩意的小幫手。在理解“浮萍”一詞中,我讓學生在課堂上查詞典,理解浮萍是一種水生植物。最后,借助插圖和自己的理解,在組內(nèi)說一說詩意,最后是在班級內(nèi)交流。結(jié)合課后習題,閉上眼睛想象詩意。使學生對詩意的理解,達到一個升華。
因為本版塊的主題是童趣,我就提問,你覺得古詩中哪一個詞,最能體會到小孩兒的天真可愛。在文中找一找。學生馬上就說出了“不解”和“藏”等關(guān)鍵詞。和本版塊的主題緊密結(jié)合。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后學生都知道了:這里的偷采與一般的偷盜行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么明顯的蹤跡了,詩人寫“偷采白蓮”的小娃更能體現(xiàn)出他的天真可愛,突出其童心童真童趣。
最后,學生們在熟讀的基礎(chǔ)上背誦這首古詩,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的學習很主動,教學環(huán)節(jié)很緊湊。不足之處是寫字的時間相對少了一些。對于中年級的孩子來說,初學鋼筆字,寫字也是每節(jié)語文課都要注重指導和訓練的。
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 篇8
白居易的《池上》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描寫兒童的小詩。整首詩雖只有20個字,但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童心的可愛、鄉(xiāng)村生活的情趣。
古詩意境很美,描繪小娃偷采白蓮的情景,細膩傳神,頗有趣味。詩人用質(zhì)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理解詩句的意思,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先理解字詞意思,再理解句子意思。如果學生理解上有問題,我會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導理解,比如: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娃?從哪些地方看出?再如:“偷”是偷東西嗎?你是怎么認為的?說說理由。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行說話訓練,通過出示掛圖激發(fā)靈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古詩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形象,使學生可見可聞,產(chǎn)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學生表達的比較到位,基本沒有偏離古詩的意思。
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 篇9
白居易的《池上》一詩描寫了一個小孩“偷采白蓮”的妙趣情境,非常接近兒童的生活,符合兒童的心理。因此本課的設(shè)計,我把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境、增加語言積累、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有機地結(jié)合為一個整體。
新課一開始,我就展示了荷塘的景色圖片,讓學生感受荷塘之美,再讓學生贊美荷塘,說出荷塘之美。這一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把學生帶入古詩的情景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面學習古詩做好鋪墊。接著讓學生自由讀古詩,初步感知古詩。把古詩讀通順,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第三部分是通過自主閱讀,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體會詩歌的情感是孩子學習詩歌的難點。因此,我第三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是讓學生進入“偷采白蓮”的兒童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偷”、“不解”的用字之妙,感受孩子的頑皮可愛;抓住“不解藏蹤跡”體會孩子的純真、質(zhì)樸。本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旨在使作者情、詩中情和學生情水乳交融,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但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體會小娃的天真、可愛時,做得不到位。比如學生在體會“偷”字時,有的學生在下面小聲地說是“偷偷摸摸”,而我沒注意,沒有把握好這一塊生成。在引導學生體會小娃的“天真、可愛”時,本來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插圖來體會的,但一緊張,直接就把答案說了出來,沒有通過意境來體會,引發(fā)學生情感的共鳴。
詩歌教學重在朗讀。所以我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計就重在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朗讀,我以課件呈現(xiàn),先出示整首詩,然后逐步加深難度,最后只出示題目,讓學生讀,以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從而體會詩歌的音韻美與意境美,通過熟讀成誦和拓展閱讀,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由于第三環(huán)節(jié)拖了時間,導致在朗讀上有點倉促。
整堂課上下來,感覺前“松”,后“緊”,作業(yè)的時間都沒有了。這也提醒我以后的課堂上要注意課堂節(jié)奏。
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 篇10
《池上》這首詩中,詩人用質(zhì)樸的語言,白描的手法,細膩傳神地刻畫出一個天真可愛的“偷采白蓮”的鄉(xiāng)村小娃,小娃天真無邪的形象在詩人的筆下顯得栩栩如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空間,促使學生全面深入地感悟。這首詩對學生來說,理解上沒什么大的困難,所以我在引導學生想象上花了功夫。如:想象荷花池的美景、小娃采蓮的原因、采蓮的過程等,通過讓學生想象,感受池塘的美和小娃的天真可愛。
在談對“偷”的理解時教室象開了鍋的沸水,孩子象小麻雀一樣爭論不休。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發(fā)言,抒發(fā)對問題的感悟與質(zhì)辯:小娃去采白蓮到底是天真還是“偷”?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可以看出學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對教材的不同體驗和感受。最后我們達成共識:如果小娃真的有心想“偷”,那都不會留下那么明顯的蹤跡了,所以這個“偷”字更能體現(xiàn)出小娃的天真可愛。
課程標準強調(diào):在小學各學段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讀書,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要有重點,同時,在充分挖掘想像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根據(jù)簡單而生動的畫面,配上音樂,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其對詩句的理解更透徹。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等學生難以體會的詞句展開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朗讀,悟出作者的情。在評價中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教師評價,使朗讀層層深入,體會情感,升華情感。在想象中朗讀,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品味語言文字,啟發(fā)想象,在學生想象出現(xiàn)困難時,借助圖片資源,讓學生在心中產(chǎn)生內(nèi)心視像,感悟課文情感,達到情感的升華,體會出“小娃的天真、可愛、頑皮”。
可惜的是由于時間關(guān)系,沒有讓孩子分角色演一演,這項工作可以以作業(yè)的形式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對這首詩有更真切的體悟。
【小學古詩《池上》課后反思】相關(guān)文章:
小學古詩《池上》教學反思?04-06
白居易的古詩池上03-31
池上白居易的古詩03-31
白居易《池上》古詩04-12
古詩望洞庭課后反思04-26
小學生古詩:白居易《池上》04-02
古詩池上的教學實錄03-31
唐白居易的古詩池上03-31
白居易池上古詩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