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
【學習目標】
1、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圣潔、回蕩、滋潤、眷戀、閃閃發(fā)光”等“詞語盤點”中列出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局部。
3、揣測優(yōu)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戚相關、不可分離的密切關系,懂得應該維護環(huán)境、保護家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課文
安排預習內容:
掌握課后方格中的生字,會讀、會寫、理解文中組成的詞在語境中的意思。
結合課后題預習課文內容。
二、初讀課文,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1、聯(lián)系生活,導入“神圣”:
說說在周圍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來形容什么?
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們生活的那方看起來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他們會自豪地告訴每一個光臨那片土地的人──
齊讀課題。
2、介紹時代背景(印第安人首領西雅圖寫給白人領袖的一封信):
請同學把自身收集的文章時代背景的資料與同學共享。
教師可補充,參照《教學用書》128頁資料。
自由默讀文章,把自身印象最深刻的.段落認真讀一讀,談談你的感想和收獲。
交流大家的收獲。
三、梳理內容,定位“神圣”
1、再讀課文,說說文章主要介紹了什么內容。
2、文章哪些自然段體現(xiàn)了這片土地是神圣的?
四、小組交流,集體匯報
第二課時
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文章,同學談談自身的感悟。
同學練習感情朗讀,教師組織大家互相交流學習。
一、品讀文章,讀“神圣”,回想畫面
引讀第1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第2、3自然段。
二、悟“神圣”,探究段落
這片土地是神圣的,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樣才干保管這份神圣,留住這片圣潔呢?
1、自由讀文章第3至7自然段,從文章里找一找相關的語句。多讀讀這些句子,可以在旁邊寫上自身感受和體會。
重點引導理解以下句子:
河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身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交流感受。(河水對我們很重要)
為什么作者說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地善待河水?讀第4自然段,找到相關的句子談談自身的感受。
2、感情朗讀第4、5自然段:
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嘗風經過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交流說說自身的感受。(空氣對生命很重要)
說說那是一種怎樣的味道?文章里哪些句子可以體味到這種獨特的味道?(讀第5自然段)
為什么說要照管好它?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yǎng)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聲嘆息。”
(因為沒有了空氣,或者空氣受到污染,將直接影響到人類的呼吸、生物的生長,影響到生命的存在。)
3、有感情地朗讀第6、7自然段:
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自身的理解。(因為麋鹿、駿馬、雄鷹是我們的兄弟。)
重點理解“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因為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同屬于一個家園。)
4、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
你們要像我們一樣熱愛它,照管它。為了子孫后代,你們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維護大地。
交流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我們非常熱愛自身的土地)
說說我們是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圣的土地的?
我們?yōu)槭裁匆@樣熱愛、照管這片土地?
重點理解“任何降臨在大地上的事,終究會降臨在大地的小朋友身上。”
(假如家園受到破壞,我們不能和時彌補,那么對地球的傷害都將演變成對人類自身的傷害。假如家園遭到毀滅,人類又怎能獨自生存。)
5、有感情地朗讀第9、10自然段。
三、明“神圣”,凝聚情感
因為我們深愛著這片土地,因此為了子孫后代,你們需要獻出──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維護大地。
因為我們深深地知道──大地不屬于人類,而人類是屬于大地的。
四、讀全文,背誦語段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局部。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2
設計說明
本課精選了三首古詩,分別是《浪淘沙》(其一)、《江南春》《書湖陰先生壁》!袄颂陨场笔翘拼瑒⒂礤a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淘金者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春》這首詩中,作者杜牧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縮千里于尺幅的同時,著重表現(xiàn)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襯、豐富多彩的美麗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贊美和憂國憂民的情感!稌幭壬凇芬辉娭凶髡咭驗榍‘?shù)赜米郑蛊降瓱o奇的景象具有了異常豐富的表現(xiàn)力。院內清幽環(huán)境令人陶醉,門前的景物在詩人眼里是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情誼。詩人用擬人手法,將“一水”“兩山”賦予人的感情“護”和“送”顯得那么深情。門前的青山見到庭院這樣整潔,主人這樣愛美,也爭相前來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門而入,奉獻上一片青翠。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及字卡、詞卡。
學生準備:搜集描寫春天的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借助課件,談話導入
1.(播放課件少兒歌曲《春曉》,學生傾聽。)古詩是中國文學的一朵奇葩,我們從牙牙學語開始《春曉》《靜夜思》就一直伴著我們成長。今天,我找同學來背一背你知道的古詩。
2.導入:同學們的積累真豐富。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一組古詩。不同的詩人,不同的經歷,他們眼中的景色也是不一樣的。
設計意圖:歌曲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背古詩能有效地調動課堂氣氛,通過古詩的積累感受古詩題材的豐富。
二、學習古詩,復習方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1.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古詩《浪淘沙》(其一),在學古詩之前,我請同學來說一說學習古詩的方法。
(1)解詩題(2)知詩人(3)明詩意(理解大意)(4)悟詩情(品意境,悟感情)引導學生遷移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掌握方法,學以致用。
設計意圖:了解學習古詩的方法,便于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有目標、有方法。
2.出示自學提示,學生根據(jù)自學提示以小組為單位學習。
(1)根據(jù)注釋解詩題。
(2)互相交流資料,了解作者劉禹錫。
(3)將古詩讀正確、流利。
(4)根據(jù)注釋和過去學習古詩的經驗,用解詞法、擴詞法、想象法理解古詩大意。
(二)集體反饋。
1.說一說你對“浪淘沙”這個題目的理解。
浪淘沙:唐代曲名。
2.把你了解的“劉禹錫”和大家分享一下。
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杰”,并與白居易合稱“劉白”,有《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名篇。
3.指名讀古詩。
糾音曲(qū)簸(bǒ)
指導書寫“涯”左邊是三點水,右邊“廠”里邊是兩個土,上橫短,下橫長。
4.交流理解詩意。
(1)出示詩句“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僦该x、全班齊讀詩句。
②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a.過渡:能根據(jù)注釋和查閱資料來理解詩意真棒,不過老師有點疑問“九曲黃河”你為什么不說千曲,百曲呢?真的是萬里沙嗎?引導學生了解古漢語中的數(shù)字一般是虛指!熬徘币馑际屈S河曲曲折折。
b.引出:這里是夸張的手法,自古以來黃河相傳就有九曲十八彎的說法。
c.提問:你從哪里體會到了黃河的磅礴的氣勢?(板書:雄偉壯觀)
交流回答:九曲黃河、浪淘風簸。
、巯旅婢妥屛覀兺ㄟ^朗讀把黃河的'這種磅礴的氣勢表現(xiàn)出來吧!自由朗讀、指名讀、分組讀。看到大家讀詩這么積極,老師也想來讀一讀,請給老師一點溫馨提示吧!
預設:把字讀準,聲音洪亮。把“九曲黃河”“浪淘風簸”讀重些,豪邁些。
(2)學習第3、4句。出示詩句“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摇。
、偃帻R讀。
②詩人想直上銀河去做什么呢?引導學生想象:讓我們隨著詩人的腳步,沿著黃河順流直上,到那天上的銀河之畔,探訪牛郎和織女。想象一下牛郎織女的家是什么樣子的?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板書:想象、寫實)
預設: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優(yōu)美。直上銀河,同去牛郎織女家,寄托了作者對寧靜田園牧歌生活的向往。
③指導朗讀。
(3)嘗試背誦。(指名背。全班背。)
設計意圖:通過解詩題、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四步學習方法學習古詩,在理解古詩過程中抓住重點詞朗讀品味詩歌意境,在讀中悟情,在讀中感悟黃河的雄偉壯觀。不同層次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做到師生互動。通過想象、作畫、描述牛郎織女的生活,然后和淘金者的生活進行對比,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三、方法遷移,自主學習
(一)解詩題。
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二)知詩人。
介紹作者:杜牧,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詩以七絕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三)明詩意。
1.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結合旁邊的注釋,理解詞語或詩句的意思。
3.學寫生字“鶯”,注意下邊“鳥”字要占主體,但也要寫緊湊。
(四)悟詩情。
1.前兩句——晴景、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想想“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的意思。
(2)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虛指,在這里指的是遼闊的江南地區(qū)。
(3)體會第一句詩的意思。遼闊的江南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的景象。
(4)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2.后兩句——雨景、懷古
(1)提問:詩歌的后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晴景嗎?
(2)學生默讀后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作者看到了什么。
、賲R報:在遠處,詩人看到了很多寺廟,他寫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谔釂枺何覀冹o靜地聽一聽詩人的心聲,和他一起來想象,從“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中,你看到什么了?
預設:①很多很多的寺廟,很多很多的樓臺在蒙蒙的煙雨中忽隱忽現(xiàn)。
、诿擅杉氂甑纳成陈暎有黃鶯的叫聲。
③寺廟旁邊的花香、下雨時空氣的清新、雨中還有草的味道。
、芩陌侔耸淖聫R,是一座不多一座不少的嗎?(這是一個虛數(shù),告訴我們在江南,有各種各樣的寺廟)及時補充背景知識(南朝統(tǒng)治者廣建佛寺,想要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wěn)固)。
(3)南朝統(tǒng)治者廣建佛寺,想要依靠神靈永保江山穩(wěn)固,這樣的做法對嗎?
(4)小結:作者由古思今,今天的唐朝失去了昔日的繁華,統(tǒng)治者不思進取的思想和南朝統(tǒng)治者何其相似!這里表達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板書:憂國憂民)
3.帶著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嘗試背誦。
4.小組交流:這首詩抓住了哪些景物來描寫春天?描繪了春天怎樣的畫面?
5.作業(yè):依據(jù)《浪淘沙》(其一)、《江南春》這兩首詩的內容,任選一首,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其配一幅畫。
設計意圖:通過四步學習古詩的方法,感受《江南春》描寫的景象,了解作者通過描寫“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寺院”“樓臺”“煙雨”這些江南代表性的景色,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思。另外了解“千里”“四百八十”都是虛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古詩。
2.根據(jù)提示,寫出詩句。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薄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3.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學習古詩有哪些方法嗎?這節(jié)課我們依然運用這樣的方法學習古詩《書湖陰先生壁》。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從復習入手,導入新課,意在鞏固上節(jié)課的學習的內容,同時自然引入新課。
二、談話交流,精準釋題
1.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古詩《書湖陰先生壁》,說說你對詩題的理解。
2.介紹古詩背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閑居在南京江寧,常跟附近居民來往,相處得很友好,湖陰先生楊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這一年夏初時節(jié),詩人又到湖陰先生家做客,對這里的環(huán)境景色十分欣賞,隨口吟成這首絕句,應主人請求題寫在當院墻壁上。(書:題寫)
設計意圖:通過引入資料,了解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為理解詩意,感悟詩情做鋪墊。
三、交流資料,簡介詩人
1.交流資料。
同學們,你對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師生活動、展示資料)
2.簡介詩人及寫作背景。
王安石,字介甫,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元日》《梅花》等存世。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詩人,積累文學常識。
四、誦讀古詩,明了詩意
(一)自由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提示:“畦”讀qí“闥”讀tà。)
指名讀,讀準字音,讀清停頓。
(二)再讀,借助注釋及相關資料,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交流反饋,重點引導。
1.注釋。
長掃:指經常打掃。
凈:干凈。
苔:青苔。
畦:這里指種有花木的一塊塊排列整齊的土地,周圍有土埂圍著。
排闥:推開門。“闥”指小門。
2.理解詩意:茅草房庭院因經常打掃,潔凈得沒有一絲青苔;ú輼淠境尚袧M畦,都是主人親手栽種的。庭院外一條小河護衛(wèi)著農田,把綠色的田地環(huán)繞。兩座青山推開門,送來青翠的山色。
3.說說你聽后的感受,再帶著初步體會到的情感朗讀全詩。
設計意圖:了解全詩大意、初步掌握古詩的感情基調。
五、再讀古詩,感悟詩情
(一)(播放音樂)學生閉眼冥想畫面:幾間簡樸的茅舍由于經常打掃,檐潔壁凈,沒有苔蘚生長的余地;成壟成行的花木,把小小庭院裝點得井井有條,這些全出自主人的親手栽培。一條快活的溪水,環(huán)繞著大片碧綠的禾苗,儼然是稻田的守護者;兩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請就推門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簾。你眼前出現(xiàn)什么樣的景象?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二)帶著你的理解和感悟默讀古詩,說說哪些詞語讓你和作者產生共鳴,說說你新的體會。(側重于人物形象與情感的體會與感悟。)
(三)匯報交流:
1.全詩哪些詩句暗示了主人生活的情趣高雅,哪些詩句表現(xiàn)了主人的品質高潔?(“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湖陰先生人品高潔、富有生活情趣,清靜脫俗,樸實勤勞。)
2.小結:江南地濕,又時值初夏多雨,這對青苔的生長比之其他時令都更為有利。況且,青苔性喜陰暗,總是生長在僻靜之處,較之其他雜草更難于掃除。而今,庭院經常打掃,總是干干凈凈的,叫人感覺舒適。更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齊齊,都是主人親手栽種的,這更令人心曠神怡。所以再讀這兩句的時候,要注意表達作者愉快的心情。(鼓勵學生帶著對湖陰先生的尊敬和贊美讀一讀這兩句詩。)
3.“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遍T前的景物是一條河流,一片農田,兩座青山。在詩人眼里,山水對這位志趣高潔的主人也有情誼。你感受到了嗎?
(1)帶著你的理解讀古詩。邊讀邊想,在作者的寫作方法上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預設1:“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采用了擬人的手法。引導學生明確擬人手法的特點及作用。
小結:詩人運用擬人的手法,將“一水”“兩山”寫成富有人情的親切形象。一條彎彎的河流環(huán)繞著碧綠的農田,正像母親用雙手護著孩子一樣。
預設2:一水護田將綠繞
兩山排闥送青來
小結:作者運用了對偶的寫作方法,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樣的詩句我們還積累過哪些呢?“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2)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預設:寫了湖陰先生的生活與大自然和諧相處,表現(xiàn)了湖陰先生的人品高潔。
4.朗誦全詩,感悟詩歌內涵。
5.作業(yè)布置,拓展延伸。
(1)背誦并默寫全詩。
(2)結合詩歌,想象畫面,在感悟詩境的基礎上,為《書湖陰先生壁》一詩配幅插圖。
設計意圖:結合課外資料,了解古詩的寫作背景,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通過朗讀、創(chuàng)設情境想象,感受湖陰先生的情趣高雅,品性高潔。通過溫馨提示、小組討論的學習形式,了解作者在語言上的寫作技巧,了解作者借助擬人、對偶等修辭方法表達主題,文采斐然。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儲備、干脆、失蹤、不甘落后、千方百計、哭笑不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生愛動物、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松鼠與我們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學難點:學習作者如何將動物與人之間的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教學準備:課前閱讀描寫人與動物之間的關系的資料,有條件的可觀察家中的小動物。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從題入手,了解大意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提問: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預設: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跑來的;松鼠活潑可愛……)
3.預習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獲,現(xiàn)在分組交流,組長記錄要點,各組選一名同學匯報預習情況。
要求:不重復前面同學的發(fā)言,可以提出疑問。(匯報過程中,掃除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脈絡。)
二、根據(jù)提示,擬訂提綱
1.讀自讀提示,想想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是什么?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指導學生擬訂自學提綱。(原則:盡量考慮聽說讀寫多方面的訓練。)
三、指導閱讀,體會情感
1.快速瀏覽課文,根據(jù)提綱自學課文。
2.分組交流學習情況。
3.集體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學生可按課文敘述的順序匯報,也可先匯報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可先交流事件再談感受,也可夾敘夾議。
(預設:松鼠千方百計儲存冬糧,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頂上;松鼠把我們采來的鮮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們的手套頭巾墊窩……從中體會到松鼠的可愛以及家人對松鼠的喜愛……)
根據(jù)學生回答相機指導朗讀。
四、朗讀深化,學習表達方法
1.快速閱讀,找出你認為最能表達我們一家與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讀,想象作者怎樣把這種感情寫得真實具體的'。
2.交流作者表達方法。
(要點:通過松鼠在“我”家的幾件趣事反映松鼠的可愛,表達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這種喜愛之情是隱藏其中的;文中爸爸的話和作者的議論從側面反映了作者一家對松鼠的喜愛。)
3.根據(jù)課前收集的資料及自己觀察的情況,進行口語交際訓練:xx與xx的故事(可以是我與小動物也可以是別人與動物之間發(fā)生的真情故事)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一個善意的謊言背后的真情。
2、學生自主閱讀課文,通過自學、討論等學習形式來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3、通過對具體語言材料的賞析,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對我這位殘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殘疾青年樂于助人的美好品質和我對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三、教學難點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四、教學準備:
小黑板
五、教學方法:
自主閱讀課文,通過自學、討論等學習形式來理解課文。老師巡視指導。
六、教學時間:
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ㄒ唬、談話導入: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齊讀課題。從課題中你讀
懂了什么?
。ǘ、初讀課文
1、課文中真有這匹馬嗎?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看清要求,出示帶要求的小黑板:
(1)、大聲朗讀課文,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
。2)、思考三個問題:
[1]、課文中真有這匹馬嗎?
[2]、出現(xiàn)了哪幾個人物?
[3]、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讀后交流
課文中真有這樣的一匹馬嗎?它是從何而來的?(沒有,這匹馬是殘疾青年編出來的,騙“我”的。)
那殘疾青年為什么要騙“我”呢?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呢?
。ㄈ、再讀課文
“別餓壞了那匹馬”,這是一個謊言,這個謊言、在被揭穿之前,課文的字里行間就已經有很多破綻了,快速默讀,在文中畫出有關句子,把你自己的理解簡潔的寫在句子的旁邊。
討論交流
。1)他先是一愣,繼而眼睛一亮,對我笑道:“過來,讓我看看你的馬草。”他認真地看過馬草后,沖里屋叫道:“碧云,你出來一下!”---讀
你從哪里看的破綻來了?(一愣一亮認真的看)
一愣是為什么,一亮表示了什么?(讀出一靈機一動的感覺來)
有必要“認真的看”嗎?為了什么?(用心良苦)
從殘疾青年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中你感受到了一個怎樣的殘疾青年?(愛心,機智等)(再讀)
。2)“碧云,咱家的那匹馬正缺馬草,收下這孩子的馬草。”他盯著姑娘
茫然的眼睛,命令道:“聽見沒有?快把馬草提進去!
讀
“茫然”什么意思?你明白了什么?
“命令”的語氣是什么樣的?
再讀
。3)“別別別??”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雙手拼命地搖著輪椅,想阻住我的去路,“你放下!等碧云來提!”
讀
注意看標點符號,看出了什么?
除了語言上,還可以從哪里看出來?——動作
從“拼命”中感受到的是什么?
(4)“回來!”他在身后喊道:“那馬會踢傷你的`!”
再看標點符號,再讀
注意殘疾青年的說話方式。體會到了什么。
(四)、三讀課文
“別餓壞了那匹馬”字里行間讓我們看出了這是個謊言,一個美麗的謊言“別餓壞了那匹馬”這句話成了一句多么動聽的話呀。默讀課文,快速劃劃,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了幾次,分別是誰說的。
第一次:這天傍晚我離開書攤時,輪椅上的他叮囑我:“以后,馬草就賣給我。別餓壞了那匹馬,行嗎?”
。薄ⅰ耙院蟀疡R草賣給我”,同學們想想,殘疾青年的這句話,為“我”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浚ú挥迷儋M力找買主等)
。、“別餓壞了那匹馬,行嗎?”在后面加上“行嗎”,來讀讀,你能讀出什么來?(好象是殘疾青年在求著“我”在幫他的忙似的,
。、看出了殘疾青年是個怎樣的人?
第二次:以后每天,當我背著馬草來到書攤時,他便沖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馬草提進去,別餓壞了那匹馬!
為什么每天還要再重復這句話?
第三次:“沒事,別餓壞了那匹馬!蔽覜]有聽他的勸阻,提著馬草推開了那扇吱呀作響的門。
這句話是“我”說的,從中也看出了我對這匹馬的什么感情?為什么如此積極就是想自己將草送進去呢?
讀了這句話,能體會到“我”是一個怎么樣的小男孩?可能想像一下,他在拔草時會怎么做?來的路上會怎么想?
(五)、拓展練筆提升感情
1、當“我”推開了這扇門,也就揭開了這個美麗的謊言,當我面對著一堆枯蔫焦黃的馬草時,我直想哭,可是同時,我也明白了。同學們,你們覺得面對現(xiàn)實了,我到底明白了什么?把它寫下來。
。病⒔涣餍【毠P。
八、布置作業(yè)
1、刻下完成小練筆。
2、完成配套練習冊
九、附板書設計
別餓壞了那匹馬
“我”——白看書感動
父親——打“我”要求我扯馬草換錢看書
殘疾青年——騙我有馬買了馬草
善意謊言真情體現(xiàn)
碧云——合伙騙“我”
十、教學后記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5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本課教學力求體現(xiàn)這一理念。本教學以疑探為核心設計教學過程。首先根據(jù)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此基礎上圍繞學習目標,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共同歸納梳理問題,從而形成需要解決的“主干”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或其他方式獨立自學探究問題,并嘗試解答問題。接著采用師生、生生互動的方式檢查“自探”情況,對于自探難以解決的問題合作解決。在基本完成本節(jié)主要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標新立異,甚至異想天開,勇于向課本、教師,以及其他權威挑戰(zhàn),針對本節(jié)知識再提出新的更高層次的疑難問題,再次進行深入探究解答,從而達到查漏補缺、深化知識、發(fā)散思維、求異創(chuàng)新的目的。教學中,教師適時、適當點撥,精講,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朗讀,以讀導悟,悟其義、悟其情、悟其理,使學生在語言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地球儀。
2.準備地球的一些相關數(shù)據(jù),地球遭破壞的圖片。
3.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查找關于地球和人類關系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境,質疑導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乘坐中國自行設計和制造的“神舟號”宇宙飛船到太空去旅行。請大家閉上眼睛,我們的飛船馬上就要升空了。好,飛船已經升到了太空,請睜開眼,觀看太空美麗的景色。
2.播放太空行星運行的錄像,地球逐漸清晰,后定格。
3.同學們,這水藍色的星球大家認識嗎?(結合學生回答板書——地球)大家喜歡嗎?請用一句話,夸一夸我們的地球。(地球,你真美呀!地球,你好偉大!)
4.揭示課文題目,引發(fā)質疑。
今天學的課文的題目,不是“地球”,而是“只有一個地球”(板書:只有一個)?戳苏n文題目,你的腦海中一定涌出一個個小問號,快說說吧!(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本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課文想告訴我們什么?)
設計意圖: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來自一個充滿疑問的情景,有了問題學生才會思考,才能有學習的動機,有了問題才能激發(fā)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的愿望。鼓勵學生敢于發(fā)現(xiàn)問題,主動、大膽地圍繞課文題目提出疑問。
二、逐步引導,自學自探
同學們真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老師整理出了今天的自探提示。
1.出示自探提示: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用你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和詞語。
(2)一邊讀,一邊注意自己的感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在旁邊注上標記。
(3)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地球的?
2.自主學習,尋求答案。
設計意圖:自主是合作、探究學習的基礎。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為宗旨,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獲得知識。
三、小組合作,解難質疑
1.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合作交流,逐一解決“自探提示”中的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合探,交流感悟。
(1)出示詞語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2)出示生字,交流書寫。
、僭谶@些生字中,你認為哪個字在書寫時要提醒一下同學們?
②學生自由說。
預設:“藹”和“竭”有一部分相同,可強化不同部分,以區(qū)別字形;要注意指導“瑩、資、籃”和“濫”的讀音。
(3)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介紹地球的?
(4)你能根據(jù)本文描述的地球的四個方面來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嗎?(學生嘗試概括)像這種把每部分的內容合并起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的方法叫“段意合并法”。
(5)文中有一句話把這四個方面都概括進去了,你能找到這句話嗎?
、俪鍪揪渥樱何覀冞@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②導讀:這句話中,你想告訴大家的是什么?請你用朗讀的方式告訴大家。
設計意圖:有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掌握了多種自主學習方法,這使得學生對識字、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極高的熱情投入到識字、閱讀中去,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在讀完之后又能在小組中與同齡人交流他們的收獲、他們的情感,他們的自我學習價值得以體現(xiàn),這反過來又促進了他們的再次學習。
四、“聆聽”地球,美麗、渺小
1.過渡:是啊,文字后面是地球母親的心跳,是地球母親的呼吸。我們默默地讀,靜靜地聽,就能聽見地球母親在跟我們訴說呢!我們先默讀課文的第1、2自然段,聽聽地球母親首先會和我們說什么。
2.學生認真閱讀、傾聽。
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
3.匯報交流。
(1)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倌闶菑哪亩挝淖致牫鰜淼?那我們一塊兒來瞧一瞧吧。大家閉上眼睛,地球母親正在向我們走來,看看,她長什么樣?
、诔鍪緢D片配句子教師范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壅f說你看到的地球母親。
、艿厍蚰赣H如此美麗,你想對她說什么呢?
(2)渺小。
、偈菑哪膬骸奥牎钡降模
、谛〗Y:是的,如果我們把地球跟太陽作個比較,一個太陽抵得上130萬個地球呢!(生感嘆)地球是渺小的。(出示詞語:渺小)非常微小。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聆聽地球母親的情境氛圍,既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讓學生真實、具體地感受地球的美麗壯觀,從而拉近了學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
五、課文回顧,質疑再探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對本課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許又產生了新的問題,請?zhí)岢鰜戆桑?預設:地球為什么容易破碎?)
設計意圖:在學生感知地球的基礎上引發(fā)學生再次質疑,能激發(fā)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有的放矢地提出更有價值、值得研究的問題,為進一步挖掘文本打下基礎。
六、結合課文,拓展訓練
指出各句的說明方法。
A.舉例子B.打比方C.作比較D.列數(shù)字
1.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
2.地球是一個半徑約為6400千米的星球。()
3.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4.科學家們提出了許多設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的形式感知課文所使用的說明方法,從而體會恰當使用說明方法的妙處。
第二課時
一、激情回顧,質疑導入
1.用課文中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容。(“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2.在上節(jié)課的學習中,同學們提出了好多有價值的問題,想想哪些問題我們沒有解決,或者是你還有什么問題想問,請大膽提出來吧!
3.學生提問。(重點問題:地球為什么容易破碎?)
設計意圖: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從問問題開始的。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要鼓勵他們敢于和善于質疑問難。中國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無疑處生疑,從看似平常處見奇,這是發(fā)現(xiàn)問題的起點。
二、放手學生,引導自學
1.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用心聆聽,感受到了地球母親的心聲,感受到了地球母親的美麗與渺小。接下來,就讓我們像上節(jié)課那樣,默默地讀,靜靜地“聽”。
2.出示自探提示:
(1)默默地讀第3自然段及以后的部分,靜靜地“聽”“聽聽”地球母親還在向我們訴說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
3.學生讀書“聆聽”。
4.小組長組織在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科學合理地組織小組學習,既能讓學生感到強烈的個人責任,又能讓他們認識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
三、小組合作,交流解疑
過渡:通過讀文你能聽到地球母親在說什么?
(一)自然資源的有限。
1.地球拿哪些資源養(yǎng)育了人類?(討論交流后板書:自然資源——礦產、水、土地、生物……)
2.自然資源是無窮無盡的嗎?(板書:有限)能舉例說明嗎?(指名交流:如,礦產資源的生成、土地資源的有限……)
3.總結:這類資源來得不容易,我們把它叫做“不可再生資源”。這種資源真是“來之不易”。地球用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養(yǎng)育了人類,多么無私。∧銖闹懈惺艿搅耸裁?(地球真是太可愛了。)正是由于她這么可愛,作者給了她一個怎樣的稱呼?(稱她為“人類的母親”。)地球的確具有母親的情懷,你說地球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生口頭填空,如“可愛的母親”“無私的母親”“偉大的母親”“樂于奉獻的母親”……)
(二)人類對地球的破壞。
1.課文從哪幾個方面講了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根據(jù)各自所畫的內容回答。
2.第4自然段寫人類對地球的破壞“造成了一系列生態(tài)災難,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讀到這時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現(xiàn)象?(指名交流環(huán)境問題和由此造成的災難。)
3.不光是這些,看看地球每天在發(fā)生著怎樣的變化。引導學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資料。
4.母親原先健康的身體已經傷痕累累,滿頭的秀發(fā)已經脫落,先前明亮的眼睛已經暗淡無光。你們能用一些詞語說說母親的現(xiàn)狀嗎?(傷痕累累、遍體鱗傷。)
合同交流:
針對這些現(xiàn)象設計一兩條保護環(huán)境或節(jié)約資源的宣傳語。
(三)在宇宙空間“我”是你們的母親。(不能移居。)
1.你是從哪聽到的?
2.結合回答出示句子:科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
3.還有誰也聽到了這個意思?說說看。
4.40萬億千米!太陽離我們約有一億五千萬千米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太遠了!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適時地補充地球母親每天發(fā)生的變化,即地球母親每天承受的痛苦,這使學生心靈上受到了震撼,加深了對文章的感悟。這一環(huán)節(jié)給予了學生開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情感上和作者產生共鳴,因而我們只有一個家園——地球,精心保護它吧!終于成了所有學生的呼聲。
四、感情誦讀,深化表達
1.我不由得想起了黎巴嫩詩人紀伯倫的文章——《田野里的哭聲》。想聽聽嗎?(教師感情誦讀)
東方欲曉,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傾心交談。
…………
過了一會兒,我聽到溪水像失去兒子的母親似的在號哭,于是我問道:“甘美的溪水呀,你為什么哭泣?”它答道:“因為我不得不流進城里,但在那里,人們鄙視我,他們用葡萄酒代替我飲用,而用我去為他們洗滌污垢。不久,我這冰清玉潔的身體就會變成污泥濁水。我怎能不號哭?”
隨后,我側耳細聽,又聽到鳥兒仿佛號喪似的在唱一首悲歌,我就問道:“漂亮的鳥兒。∧銈冊跒檎l號喪唱挽歌?”一只小鳥走近我,站在枝頭上說:“人將帶著一種該死的器具,像用鐮刀割草似的把我們消滅掉。我們正在相互訣別,因為大家都不知道誰會幸免于難。我們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隨到哪里,我們怎能不號喪唱挽歌呢?”
2.出示填空,引導學生深入感悟:
昨天,我們的母親();今天,我們的母親()。而傷害母親的竟然是(),這才是讓母親心痛的!
3.其實我們什么都不必說了。面對地球母親哀傷的眼神,作為她的孩子的我們又該如何應答呢?這是我們每一個地球人都應該直面的問題。大家靜靜地想一想,然后寫下來吧。
4.學生思考、寫作,然后全班交流。
結合課文內容和同學交流。
設計意圖:在閱讀探究之余,做到讀寫結合,既是一次小小的課堂練筆,同時也是一次自己心靈的舒展與釋放。讓地球媽媽從此不再傷感與流淚,讓地球兒女們一起呼喚、呼喊——“只有一個地球”。從而激起學生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五、理解課題,回顧拓展
1.同學們,千言萬語,匯成這一句話——(在“地球”前板書“只有一個”)地球的明天會如何,就在于你我他,就在于我們每一個人。警示同學們,大聲讀——只有一個地球。
2.作業(yè)超市。(任選一個)
(1)科學考察活動:關于水、大氣、森林等自然資源遭到破壞的調查報告及治理建議。
(2)配合世界地球日,到社區(qū)去作宣傳,主題是——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3)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保護廣告語。
設計意圖:布置實踐性作業(yè),為學生搭建了實踐平臺,既有利于實現(xiàn)語言文字的內化,又能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促進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的統(tǒng)一。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6
設計說明
本課節(jié)選自鐵凝的短篇小說《盼》。在本課設計中,應該著重從事例描寫和心理描寫兩個方面,引導學生體會“我”盼望下雨的心情。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升朗讀和感悟的水平。教學過程中,設置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段落大意,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和感悟文中“我”興奮——盼望——急迫——擔心——喜悅的心理變化過程。在寫作方面學習作者跌宕起伏的敘事方法,以及淋漓盡致的心理描寫,指導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提煉觀點,善于從生活細節(jié)入手描寫人物。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課文原聲朗讀,多媒體課件。
2.小說《盼》原文。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查找生字詞的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對比引入,激發(fā)興趣
1.激趣:同學們,你們是喜歡下雨還是討厭下雨?能說一說為什么嗎?
2.對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主人公對于下雨是喜歡呢還是討厭呢?為什么本課的題目叫“盼”呢?(不要求學生回答,只是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注意,以便閱讀更有興趣。)
3.導入:下面同學們就帶著問題默讀課文,看看主人公對下雨是怎樣的態(tài)度。
設計意圖:有對比才有發(fā)現(xiàn),通過設置對比情境,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文章的韻味。
二、突破字詞,掃清障礙
1.挑選本課生字詞,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
2.教師檢查學生讀音情況,及時糾正讀錯的字音。
比如“甩”讀shuǎi,不讀suǎi;“唇”讀chún,不讀cún。
3.結合課文,引導學生說出“窸窸窣窣”“嘟囔”“瞟”“不聲不響”“逗引”“瑪瑙”等詞語的含義。
引導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學會應用。
預設:
窸窸窣窣:形容細小的摩擦聲音。
嘟囔:指連續(xù)不斷地自言自語。
瞟:“目”與“票”聯(lián)合起來表示“目光輕快地掃過”。本義:掃人一眼。
不聲不響:沒有一點兒聲響。形容做事謹慎,不張揚。
逗引:指用言語、行動逗弄對方借以取樂。
瑪瑙:一種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有各種顏色,多呈層狀或環(huán)狀,質地堅硬耐磨,可用作磨具、儀表軸承等,也用來做貴重的裝飾品。
4.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內容為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寫生字。
5.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好“袖”“縮”“甩”“嚷”“醬”“唇”這幾個字。
比如“袖”“縮”“嚷”是左右結構,書寫時注意左邊部首要寫得細小一些;“甩”是一個獨體字,書寫時一定要把它和“用”字區(qū)分開來;“唇”“醬”是上下結構“唇”字書寫時要注意上大下小,而“醬”字書寫時正好相反,要上小下大。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加上課堂上老師的指導,基本上可以將課文中的生字部分突破,為通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也為下面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三、粗讀課文,弄清原委
1.學生快讀課文,為每個自然段標上數(shù)字,思考:文章的標題為什么叫“盼”(板書)?全文一共描寫了幾件事?注意引導學生破題,激發(fā)興趣;同時理清課文脈絡。
提示:“盼”是文章的感情基調。全文圍繞這個“盼”字一共寫了五件事:
第1、2自然段:媽媽給“我”買了新雨衣。
第3自然段:“我”盼著變天。
第4~15自然段:雨天“我”想穿雨衣。
第16、17自然段:“我”擔心明天雨停。
第18~20自然段:“我”終于如了愿。(適時板書)
(對于第一個問題不強求學生回答準確,也不必浪費過多時間進行討論分析,這里教師可以直接點明“盼”是全文的感情基調。對于第二個問題學生很可能不能完整或者準確地表述故事脈絡,只要能夠把事情的發(fā)展說清楚就行。)
2.過渡:通過閱讀,我們對故事情節(jié)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知道作者圍繞“盼”描述了五件事,大家想知道為什么主人公見到媽媽送她的雨衣后那么興奮嗎?
設計意圖:課文主要是通過事例和心理兩方面描寫來襯托“盼”的,理清故事的發(fā)展脈絡就是從事例方面入手,看看作者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從而也幫助了學生解答課后的第一個思考題。
四、拓展閱讀,加深理解
1.教師展示鐵凝《盼》的原文,讓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我”收到媽媽送的雨衣很興奮。
預設:
生1:因為“我”討厭下雨,而六月里經常下雨,一下雨我們就只能擠在教室里而不能出去玩。
生2:有了雨衣“我”就不怕下雨了,上學放學的路上不會淋濕。
生3:因為“我”的雨衣有袖筒,所以“我”特別高興。
2.總結:大家說得都很好,正因為有大家說的這些原因,所以主人公非常盼著下雨,盼著在雨天里不必躲閃盡情玩耍。
設計意圖:拓展閱讀,讓學生加深了對課題的理解,也為下節(jié)課分析文章的感情脈絡打下了基礎。
五、結合課文,布置作業(yè)
1.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積累本課優(yōu)美的詞句,用“窸窸窣窣”“嘟囔”各造一個句子。
3.閱讀課文第1、2自然段,找一找課文里的哪些詞句說明“我”非常興奮。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生字詞,運用重點詞語,有助于夯實基礎知識;讓學生試著通過片段分析既可以幫助理解課文,也能為今后的寫作提供借鑒。
第二課時
一、問題切入,導入新課
1.問題切入:結合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內容,引導學生說說課文里的哪些動詞說明“我”非常興奮。(立刻就抖開雨衣往身上穿,走來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
2.導入新課:從這些動詞我們可以判斷出主人公對這件新雨衣非常喜歡,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在雨天里穿上,那么她到底能不能如愿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一下。
設計意圖:從作業(yè)檢測入手,切入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一舉兩得而又順理成章。
二、研讀課文,把握主線
1.教師引導學生分層次解讀全文。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提問:上節(jié)課我們理解了為什么“我”收到媽媽的雨衣后異常興奮的心情,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和主人公一樣或類似的事?當時的感受如何?
提示: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真實例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后面一系列的心情變化。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無論舉什么事例,只要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就行。
(2)從主人公收到雨衣后“立刻就抖開雨衣往身上穿”“走來走去”“戴上雨帽”“抖抖袖子”等一系列動作,以及直到媽媽的一聲喊才趕忙脫下了,而此時的襯衫已經讓汗水浸濕了,充分說明了主人公收到雨衣后的興奮心情。(板書:興奮)
(3)請大家用“直到……才……”說一句話。(通過造句,熟悉“直到……才……”這一句式。)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
學習第3自然段,體會“我”盼望變天的心情。
(1)課文中一開始就提到“我開始盼著變天?墒且贿B好多天,白天天上都是瓦藍瓦藍的,夜晚又變成滿天星斗”。在這里,作者用“可是”一詞說明了什么?(說明事實和“我”盼著變天的愿望恰恰相反。)(板書:盼望)
(2)于是“我”每天放學就有了什么想法?(太陽把天烤得這樣干,還能長云彩嗎?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氣預報就總是“晴”呢?)
(3)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天空長了云彩才能下雨“我”才有機會穿上雨衣。)
學習第4~15自然段,體會“我”想穿雨衣的急切心情。
(1)分角色朗讀:學生分角色、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提示:可以由老師來演媽媽,兩個學生演主人公蕾蕾,一個讀對話,另一個讀旁白。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提醒學生揣摩角色心理,注意朗讀語氣的變化。
(2)提問:這一部分有沒有描寫主人公心理的句子?有的話請畫出來。
預設:“雨點兒打在頭上,才是世界上美的事呢!”“我嘟囔著,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
(3)討論:主人公為什么會覺得“雨點兒打在頭上,才是世界上美的事”?
提示: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只有雨點兒打在頭上“我”才可以有理由回家穿上雨衣,感受雨中嬉戲的快樂了。
(4)課堂討論:“我嘟囔著,心想,你怎么就不向窗外看一眼呢?”表達了主人公一種怎樣的心情?
提示:讓學生展開想象,充分發(fā)表意見。教師引導學生從“嘟囔”一詞的含義入手,結合前后語境理解主人公想穿上雨衣出去玩,而媽媽沒有注意到外面下雨的情況,不讓她出門時她內心的急迫。(適時板書:急迫)
學習第16、17自然段,感受“我”內心的美好憧憬。
(1)課堂提問:用一個詞語概括第16自然段主人公的心情。
只要學生認真閱讀,很容易找到反映主人公心情的詞語——擔心。(板書:擔心)
(2)討論:結合課文,說說:“路燈照著路旁的小楊樹,小楊樹上像掛滿了珍珠瑪瑙”一句中的`“珍珠瑪瑙”是指什么?為什么說“可雨點兒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瑪瑙還好看”?
提示:“珍珠瑪瑙”指的是雨點兒。主人公想象著自己穿上雨衣站在街上,雨點兒打在雨衣上水珠四濺,那種快樂的心情比看見珍珠瑪瑙還要高興。
(3)學生大聲朗讀:齊讀課文第17自然段,和文章中的主人公一同感受雨后街景的美麗,體會文章中的主人公內心的美好憧憬。
第三部分(第18~20自然段):
(1)課堂提問:快讀課文第18自然段,為什么主人公覺得雨點兒是“甜絲絲”的?(只要學生結合前后語境,能從主人公的心情分析就行。)
(2)從大家的回答我們知道主人公是因為內心激動和喜悅,所以才覺得雨點兒是“甜絲絲”的。(適時板書:喜悅)
(3)寫作指導:當主人公第二天去上學發(fā)現(xiàn)又下雨時,不僅感覺雨點兒是“甜絲絲”的,還感覺自己的心又像“要從嗓子里蹦出來一樣”,于是“幾步跑回家,理直氣壯地打開柜門,拿出雨衣”。這里作者運用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主人公內心的激動和喜悅。同學們要學習作者的這種寫作方法,學會運用各種描寫手段刻畫人物。
2.整體把握文章結構,梳理概括感情主線。
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培養(yǎng)概括能力。
(1)讓學生再次快讀課文,并用幾個詞語概括每一部分主人公的心情。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興奮。
第二部分:第3~17自然段——盼望、急迫、擔心。
第三部分:第18~20自然段——喜悅。
(學生發(fā)言不必要求簡潔準確,只要能表達出主人公的心情即可,如果個別地方表達不準,教師再做引導,不用深入分析。)(補充完善板書內容)
(2)升華主題:從全文的感情脈絡可以看出,主人公從收到雨衣后的興奮,到盼望下雨的急迫,再到不能到雨中玩耍的失意和擔心,直到終如愿以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美好的愿望支撐我們快樂成長。
(板書:有希望,就會有快樂)
設計意圖:從分析每層的故事情節(jié)中,引導學生通過抓住文中的關鍵句段,從而找到主人公的感情線索,并適時進行分析和總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升華文章的主題。而借鑒課文中的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也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技巧。
三、設置作業(yè),課外延伸
1.畫出課文中描寫“盼”這一心理活動的語句,選出你認為生動的兩處,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2.課外閱讀《盼》原文,說說當“我”終于穿上雨衣后又發(fā)生了哪些故事。
設計意圖:這兩項作業(yè)意在引導學生感知心理描寫的巨大作用和增加課外閱讀量,體會原著的魅力。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蕩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了解我國晉西北地區(qū)沙化現(xiàn)象以及植樹造林的狀況。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導入新課
1.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qū)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或出示相關圖片資料)以及現(xiàn)在綠風蕩漾的青山圖片,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談話:上一課中,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在晉西北這塊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
3、 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⑴默讀課文,思考: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
、坡(lián)系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小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了解課文大意。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三、指導閱讀,感受“奇跡”
1.自由讀課文,根據(jù)提示思考問題,勾畫答案,批注感受。
2.學生交流: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
、佟拔覀儽P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保ㄗ髡哂帽扔鞯姆椒,描寫了漫山遍野綠意盎然,林間松濤陣陣、葉間微泛綠波的畫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為改造山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凇15年啊,綠化了的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去年冬天,他用林業(yè)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引導學生想象,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跡?
、壅n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些到了這一奇跡?學生自讀課文一至五自然段。
3.討論:老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奇跡的?
、佟按蟓h(huán)境”──險惡。
你從哪里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學生用文中語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話。
。ㄈ缬袟l件可用課件補充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濟、西伯利亞大風、沙塵暴等資料。)
②“小環(huán)境”──艱苦
你從哪些地方看出艱苦?
指導朗讀相關語句。
3.交流: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僖龑В簭呢汃さ纳綔系饺缃袷[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來,這就是他生命的價值。因此,當告別老人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讀“作為一個山野老農……與日月同輝了”,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引讀并出示“青山是不會老的”。
②指導:“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么意思?
老農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樣永放光輝嗎?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小結: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huán)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
③總結: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chuàng)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悟到──(生齊讀)青山是不會老的!
四、再讀全文,積累拓展
1.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語段。
、 閱讀,勾畫。
、 同桌交流。
③ 大聲誦讀。
2.交流讀后感受。
引導:你想對老農說什么?還想對別的什么人說點什么嗎?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
大環(huán)境──險惡
創(chuàng)造奇跡
小環(huán)境──艱苦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8
草蟲的村落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靜謐、小巷、音韻、勤勉、龐然大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喜歡的語句。
3.與大自然為友,感悟自然中花鳥蟲魚、山川草木的生命與靈性,與大自然進行“心靈對話”。
4.體會作者怎樣用心觀察大自然,怎樣通過豐富的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感受作者對大自然、對小生靈的那一片愛戀之情。
2.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并如何運用豐富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去觀察過蟲子嗎?那你看到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新課文。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次,把課文讀通順。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字詞檢查,并結合課件學習生字詞。
(3)交流反饋。
三、梳理內容,明確場景
(1)快速默讀: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你會怎樣分?
(2)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里看見了什么?
交流反饋:
、偎鼈兊腵村子散布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里,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成的。
、诳臻g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蟲,一只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里。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垭S著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終于走出一條路。”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
“甲蟲音樂家們全神貫注地振著翅膀……這是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傥夷抗庾冯S著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理解“追隨”)
、诮裉,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么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么?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huán)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松。有這樣的環(huán)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會發(fā)現(xiàn)這“草蟲的村落”,才會發(fā)現(xiàn)──(生齊讀)
“我發(fā)現(xiàn)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總結回顧,布置作業(yè)
1、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著作者在草蟲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在那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草叢中小蟲子的快樂天地。為什么說這是個小蟲子的快樂天地呢?我們到下節(jié)課再去學習。
2、作業(yè):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9
一、學習目標
M1學會10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盤點“讀讀寫寫”中有關本課的詞語“遙望、晶瑩、資源、礦物、恩賜、破碎、目睹、和藹可親”等詞語。
2N默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O明白“只有一個地球”,懂得應該珍惜資源、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P4理解“本來、至少”等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領悟文章的說明方法。
二、課前準備
教師搜集有關地球的圖片及介紹性文字。
三、教 學 過 程
第 一 課 時
學習導語,明確要求
在上一組課文中,我們感受了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真情。你可想過,人與自然的相處同樣需要我們付出真情。今天,我們開始學習第三組課文,先讀讀本組課文的單元導語。誰來說說,學習本組課文我們要明確哪些任務?(一要注意把握主要內容,還要聯(lián)系實際,深入思考;二要積極行動起來,為了我們家園的美好明天,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看圖引入,初讀全文
M看一組有關地球的圖片,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知識簡介地球。
N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課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請同學們放聲讀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不懂的字詞先自己想辦法試著解決。
O學生自由讀課文。
P出示要求讀寫的詞語,認讀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詞語意思。
默讀課文,梳理內容
M默讀課文,然后跟周圍的同學討論:課文寫了關于地球的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N交流反饋:可以選擇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方面來向大家匯報,并朗讀相應的段落:
地球的美麗壯觀與渺。ǖ1至2自然段);
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限(第3至4自然段);
人類無法移居的事實(第5至7自然段);
人類應保護地球(第8至9自然段)。
概括大意,初解課題
M根據(jù)梳理的幾方面內容,引導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大意。
N聯(lián)系主要內容,討論交流:為什么說“只有一個地球”?
O小結:通過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地球,知道了她的樣子非常──(美麗壯觀),但同宇宙相比又是顯得非常──(渺。。她所蘊含的──(自然資源有限),如果她被破壞,人類根本──(無法移居)到別的星球。正是基于這些認識,文章向人類發(fā)出了呼吁──(只有一個地球)。
課后作業(yè),抄寫詞語
抄寫“詞語盤點”中要求“讀讀寫寫”的詞語。
第 二 課 時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M聽寫本課要求讀寫的詞語。同桌相互檢查,改正錯字。
N指名學生說一說課文大意后引入新課:閱讀就是用心靈與文字對話的過程。讓我們再次朗讀課文,邊讀邊問問自己:是否高興了、著急了、痛心了、氣憤了或是擔憂了?把觸動你心靈的詞句畫下來,讓我們一起交流交流吧!
板塊研讀,深究題意
不動筆墨不讀書,一條條顫抖的波浪線條記下了你們心靈震動的痕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交流、感悟大家畫下的詞句。
M感悟地球的渺小。
(1)指名讀。
。2)渺。旱厍虻陌霃接辛俣喙,作者說地球“渺小”,你認為有道理嗎?根據(jù)課文內容,說說你的理由。
小結: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地球跟人相比,就十分龐大,同茫茫的宇宙相比,就顯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學?闯捎钪,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連一粒微塵都算不上。
N感悟自然資源的有限。
(1)學習第三自然段,理解礦物資源面臨的危機。
、倜靼椎V物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
、趶摹皫装偃f年、幾億年”感悟礦物資源形成時間的長及來之不易。
、蹚摹安患庸(jié)制”等詞感悟人類無知的破壞。
。2)學習第四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資源遭受的破壞。
、倮斫狻氨緛怼痹诰渲械淖饔谩#ā氨緛怼币辉~體現(xiàn)了說明文用詞的精確性,它突出了這些資源原先可以再生的特點,強調了現(xiàn)在已經不可再生)
、谄纷x句子:但是,因為人們隨意毀壞自然資源……給人類生存帶來了嚴重的威脅。
a.舉例說說什么是“生態(tài)災害”?
b.補充有關生態(tài)災害的資料,加深理解。
、壑笇Ю首x這一段,讀出自己所感悟到的心情。
O感悟無法移居的事實。
。1)品讀句子:科學家已經證明……別的星球上去。
、倮斫狻爸辽佟痹诰渲械囊馑迹褐辽倬褪恰白钌佟钡囊馑,這個詞說明了了“40萬億公里”是目前可以確定的最小的范圍,也告訴我們這個范圍以外的情況,科學家還不能確定。體現(xiàn)了說明文用詞的精確和嚴謹。
、诟形蜃钚〉姆秶,即“40萬億公里”有多遠?(以前學過《太陽》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太陽離地球是1.5億公里,坐飛機去的話大約要二十幾年,這么一估計,40萬億公里坐飛機得五六百萬年才能到達)
③指導朗讀。
。2)了解有關“移民基地”的設想。(教師可介紹有關火星和月球的知識,引導學生明白,這種設想是遙遠而困難的事情)
P理解宇航員的感嘆: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宇航員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說地球可愛,是因為她無私地奉獻資源,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保障;說地球容易破碎其實是指她很容易遭受破壞,比如資源枯竭、生態(tài)災害等。這句話表現(xiàn)了宇航員對地球的贊美之情,同時更體現(xiàn)了宇航員對地球的擔憂之情)
Q結合課題小結,齊讀最后一段。
讀寫結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個同學了解到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這時,你一定有話對地球母親說,對人類說,或者對自己說吧?把你的心里話寫下來吧!
《只有一個地球》是一篇科學說理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一些知識。文章語言優(yōu)美、條理清楚、內容淺顯、主題鮮明。通過教學,要使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地球的知識,受到環(huán)保教育,同時培養(yǎng)其思維的嚴密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聯(lián)系實際思考問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并將保護地球的意識付諸行動是本課的難點所在。
一、整理思路,活用文本
文章都有一定的寫作順序,《只有一個地球》思路清晰,從寫作順序入手能夠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對文章的布局進行系統(tǒng)的了解,從而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預習的時候,我注重讓孩子們說說,文章講了關于地球的哪些方面的內容?課上,讓學生隨心所欲談談自己對文章內容的認識,在七嘴八舌中,文章的大致內容也便一一明朗起來。
二、切入中心,重點議讀
一篇文章往往包蘊著豐富的內涵,若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能力范圍之內的最深刻理解、得到最大提高,就必須緊扣中心。
在教學中,我圍繞保護地球這一中心主旨進行教學。通過讓孩子體會地球媽媽的可愛溫柔,地球資源的有限,破壞后無法移居進行思考,讓學生明白只有一個地球,我們要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資源。層層遞進進行思想的升華提高。
尤其是在處理有限資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關地球資源的資料了解地球資源現(xiàn)狀,了解人類對地球的肆意破壞,了解地球面臨的生態(tài)危機,充分的讀、議,使學生全面而清楚地了解到由于人類對地球的無節(jié)制破壞,已使地球面臨資源缺乏甚至枯竭的危機,認識到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危害。從而使學生心靈受到較大觸動,認識到保護地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發(fā)出“保護地球”的呼吁。
三、鼓勵表達,訓練思維
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愛護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感,在講課的最后,我讓孩子談談:你想對地球、對人類、對自己說些什么?由于有了前面認識上的升華,所以學生的思維馬上被調動了起來。
王杉:我想對地球媽媽說,地球媽媽,非常非常對不起,你慷慨無私的為人類提供資源,為人類做貢獻,但我們人類卻一次又一次的傷害你,我代表人類向你說聲對不起。
于佩杰:我想對大家說,保護地球吧,她是我們的家園。
王澤泰:我想對地球說,地球媽媽,對不起。昨天我不小心弄斷了你的一根頭發(fā),我決定明天為您美容。
楊明昊:我想對自己說,愛護地球就是愛自己
……
60個孩子就有60個不同的回答,60個回答就有60個不同的認識,孩子的回答雖然稚嫩,但發(fā)自內心,感人肺腑,我想,聽了這樣的話,地球也會欣慰的露出笑容。。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帶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領略大自然的美。
3.學習作者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體會作者對山雨的情感。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多媒體出示畫面)師:我們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術師,他變幻莫測,多彩多姿,有時,讓我們沐浴著燦爛的陽光,有時也讓我們欣賞皚皚的白雪,當然,有時也讓我們享受著蒙蒙的細雨…… 作家朱自清就曾經這樣描寫雨,咱們一起來讀一讀,
(多媒體出示語段)“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卻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師:這個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寧的雨。而有一個地方的雨卻是優(yōu)美動聽的,孩子們,想親自去感受感受嗎?
3、咱們今天就跟著作者趙麗宏一起走進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麗。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請同學們先自由地、放聲地讀讀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并將好詞佳句用橫線劃下來,多讀幾遍,并將課文讀通讀順。
2、交流同學們自主發(fā)現(xiàn)的好詞,集體品讀。
3、課件出示,全班讀。
濕潤的山風 輕盈的云霧 無字的歌謠 飄飄灑灑的雨絲
輕捷柔軟的手指 優(yōu)雅的小曲 水淋淋的嫩綠 清新的綠色
4、剛才你們透過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覽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讀的方式帶著老師到山林中走一走嗎?(指名讀課文)
5、這篇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教師板書: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讀賞析,深入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1)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2)你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作者作者是從哪兩方面觀察山雨的?
3、感悟山雨的音樂美。
(1)指名讀寫山雨聲音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么?
(3)學生匯報,老師給予指導。
、偕忱怖玻忱怖病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a、這里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從這奇特的想象中表達作者對山雨的無比喜愛。)
b體會“由遠而近,由遠而近……”的意味:這里連用兩個“由遠而近”,后面還用了省略號,體會這樣表達的妙處。帶著體會朗讀。
、谟曷暲铮街械拿恳粔K 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 綠草,都變成了 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 是無數(shù)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yōu)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a、作者把巖石、樹葉、綠草比作_____________;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比作_____________,把雨聲比作_____________。
b、你從這些描寫中感受到什么?
4、感悟山雨的色彩美。_____________
(1)讀讀這些寫雨色彩的句子。
(2)你從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什么?
(3)帶著遐想朗讀。
(四)、總結全文,拓展閱讀。
1、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
2、拓展閱讀!队辍(馮劍華)
3、作業(yè):(任選一項)
(1)選擇課文中你喜歡的詞語寫一小段話;
(2)自己試著寫一寫我們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1
設計說明
本課是節(jié)選自梁容若的《夏天》一文。在本課設計中,要努力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讀”為突破口,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注重提升朗讀、感悟的水平。教學時,抓住重點詞句,品味作者語言描寫的特色,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體驗、感受、升華和拓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激發(fā)學生在不斷探究中提高求知欲。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親近文本,走近文本,讓學生感受夏天里萬物都在生長,人也要珍惜時間,趁著年輕奮發(fā)努力,不要錯過時機,否則就會成為一事無成的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生字卡片,搜集相關植物的照片和影音資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查找資料理解文中引用的諺語的意思。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興趣引導,揭示文題
1.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夏天嗎?能說一說你為什么喜歡夏天嗎?(板書:夏天)古語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般是指農作物春天萌生,夏天滋長,秋天收獲,冬天儲藏。同學們想象一下:都有什么會在夏天里成長呢?(在這里學生只要能列舉出在夏天里成長的動植物即可,不必拘泥于課內課外,以及是不是在當?shù)厣L。)
2.揭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夏天,來共同體會一下“夏天里的成長”。(補充板書標題:夏天里的成長)
設計意圖: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引導學生從身邊的事物初步感知夏天,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學習熱情。
二、自讀課文,突破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標記下來。
2.借助工具書,正確標注生字讀音,同桌之間互相聽讀,檢查字音。
3.教師檢查學生讀音情況,及時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比如“蔗”字讀zhè,不讀zhé!霸觥弊质瞧缴嘁。“縫”字是多音字,在本課讀fènɡ。
4.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內容為課文中出現(xiàn)的9個字,讓學生練習寫字。
5.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jié)h字拼寫比賽,看哪個小組自主學會的字多。
6.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好“蔗”“縫”“瀑”3個字,尤其是“縫”字的筆順。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字形、結構。
比如“苔、蘚、蔗”3個草字頭的字都是上下結構“縫、瀑、坪、諺、棚”都是左右結構;“縫”字尤其要注意右側“逢”字的書寫順序。(動漫展示“蔗”“縫”“瀑”3個字的筆順。)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學和教師指導相結合,在學習之初將課文中要求會寫的字部分突破,打破閱讀的障礙,也為下面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聽課文朗讀錄音),請同學們聆聽課文內容。
2.再次大聲朗讀課文,然后說一下自己的讀后感。(讓學生自由發(fā)言,既可以是對課文中句子的理解,也可以是對課文段落意思的概括,還可以是聯(lián)想到的生活感受,教師不做點評。)
3.小結:同學們通過認真閱讀,都說出了自己的感受,還有的同學想到了自己夏天里的故事,大家說得都非常好。
4.過渡:通過閱讀,每個人對夏天里的成長都有了自己的認識。下面,我們就一起看一看本文的作者是怎樣理解夏天里的成長的。
設計意圖:課文的閱讀要把握循序漸進的原則,既可以先從自然段的閱讀分析進而上升到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也可以通過先整體感知進而逐步深入了解文章的主題。這里采用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整體感知“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這一主題,然后逐步深入的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方面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然后試著用文中的一句話概括一下你對夏天的認識。(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句)
2.細讀課文,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主要說明了一個什么意思?作者是圍繞夏天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的?(板書:植物、動物、山水、鐵軌、馬路、人)
以點帶面,理解“萬物”。
3.讓學生邊讀邊畫,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標記下來,待下節(jié)課再學習。
設計意圖:讓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和總結提煉全文主題,就為下一步的學習指明了方向,從文中熟悉的事物入手,也為深入分析文章的主題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五、結合課文,布置作業(yè)
1.書寫本課生字、詞語。
2.積累本課優(yōu)美的詞句,試著品讀課文。
3.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夏天里還有哪些生物在成長。
設計意圖:及時鞏固生字詞,是對基礎知識的夯實,而積累優(yōu)美的詞句和拓展思考既能豐富文學素養(yǎng),又能幫助對文章的理解,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啟發(fā)思考
1.復習檢測:結合上節(jié)課作業(yè)內容,讓學生說說夏天里還有哪些生物在成長。
2.新課導入:從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jié)。作者圍繞這一中心分別從植物、動物、山水、鐵軌、馬路,一直寫到人的成長。那么,萬物到底是怎樣“迅速生長”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重點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回顧課文主要內容,新舊知識自然銜接過渡,明確本節(jié)課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深度學習的興趣。
二、研讀課文,感受生長
1.課堂交流。接下來,大家把上節(jié)課標記的課文中不理解的句子進行相互交流,看看其他同學是怎樣理解的。(通過交流,同學間相互學習,活躍了學習氣氛,老師也更容易發(fā)現(xiàn)共性的問題,以便課堂上集中解決。)
2.討論發(fā)言。誰能說一說在夏天里,萬物的生長有什么特點呢?(學生發(fā)言只要能體現(xiàn)生長的特點即可,不必苛求語言的精煉和準確。通過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一方面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借助這一讀書交流的平臺,為學生打開一扇解讀文本的窗口,提高自身的閱讀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在發(fā)言中逐步發(fā)現(xiàn)問題的答案,終找出各種事物的生長的特點——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適時板書:飛快的,跳躍的,活生生的,看得見的)
3.朗讀指導。提示學生“飛快的”“跳躍的”“活生生的看得見的”應當讀出節(jié)奏感,語速稍快。
4.分段解讀。
第2自然段:
(1)從課文中哪里能看出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
植物:瓜藤、竹子、高粱、苞蕾—鮮花—果實。
石頭——苔蘚、黃泥——草坪。
動物:小貓、小狗、小雞、小鴨。
提示:讓學生列舉課文中所提到的植物和動物,引導學生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夏天動植物成長迅速的特點。比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鮮花,明天就變成了小果實”一句中的“昨天……今天……明天……”。
(2)寫作指導: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通過抓住事物某一方面的特點展開描寫,往往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夏天還有哪些生物生長迅速,你能仿照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嗎?(通過列舉,加深理解夏天的長是“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
第3自然段:
(1)分析比較下面的三句話,從句式上來看有什么特點?
“草長,樹木長,山是一天一天地變豐滿。”
“稻秧長,甘蔗長,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來!
“水長,瀑布長,河也是一天一天地變寬變深。”
提示:句子結構相同,這三句話構成了排比句式。
(2)討論:從內容上來看,上面這三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提示:草,樹——山(豐滿);稻秧,甘蔗——地(高起來);水,瀑布——河(變寬變深)。(適時板書)這三個相同句式的句子告訴我們:正是由于“草,樹,稻秧,甘蔗,水,瀑布”這些具體事物的生長,經過“一天一天”的積累,才終使得“山變豐滿,地變高,河變寬變深”。
(3)分析俗語“不熱不長,不熱不大”。
引用俗語是為了揭示萬物夏季迅速成長的原因。
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適時總結:夏天太陽威力大、溫度高,促進了萬物的生長?梢杂谜n文中鐵軌、柏油路的例子來補充例證。
(4)分析語言特點。通過分析“活生生的”“個把月”“收成”等詞語特色,幫助學生理解本文作者在語言表達上具有通俗易懂的特點。
第4自然段:
(1)過渡:夏天里萬物都在生長,大家想想我們是不是也在長?(從萬物的成長聯(lián)想到人。)
(2)讓學生展示預習成果,發(fā)表對“六月六,看谷秀”和“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钡睦斫狻
提示:“六月六,看谷秀”:農歷六月初六,就到處可見齊腰高、秀出穗的谷子了。“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處暑的時候,谷子如果還不出穗,就只能像無用的荒草一樣,割掉喂牛吃了。
(3)課堂討論:從以上兩句諺語中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
著重還是要讓學生理解諺語的意思,尤其是“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边@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尋答案。
提示:農作物到了該長的時候不長,或是長得太慢,就沒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板書: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
(4)重點語句分析: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
引導學生明白:這是由物到人,升華主題。
時候:這里是指時機,就是說我們要抓住機遇。
熱天:在這里不是指季節(jié),而是指利于學習知識,利于成長的時間、環(huán)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時期。
長:不僅僅指身體的成長,年齡的增長,體重的增加,還要看知識的積累,認識的提高,對時間的珍惜,對機遇的把握,努力學習。
提示:這句話告訴我們人一定要在青少年時期珍惜時間,積極爭取知識、能力、經驗的增長,不能錯過時機,否則就會成為一事無成的人的道理。
(5)大聲朗讀:齊讀課文第4自然段,深刻體會人要成長的道理。
設計意圖:從分析句段讓學生深入感知夏天萬物生長的特點,進而由物及人,自然轉到人的成長方面,再通過諺語的引入突出時間的重要和緊迫,從情感上激勵學生珍惜時間,努力成長。
三、拓展閱讀,升華感受
1.閱讀梁容若的《夏天》原文,讀完后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
學生可以從內容、詞句、段落等多個方面談自己的體會,只要有收獲就行。
2.原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提示:使用的語言都是我們熟悉的語言,淺顯易懂,生活氣息濃厚,讓人感到親切、自然、樸實。
3.活動設計:說說你在夏天里的成長故事,也可以選讀自己喜歡的有關夏天成長的美文。
針對自己感興趣、印象深的來說,教師適時啟發(fā)學生為什么印象深刻。閱讀短文要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原文,有助于全面了解課文的主題。同時,敘述自己的成長故事或者朗讀美文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閱讀能力,對于語言的積累和拓寬視野也有好處。
四、機動靈活,設置作業(yè)
1.搜集、摘抄關于夏天成長的詩詞、文章。
2.觀察夏天的事物,寫一段話,重點描述一下它是怎樣“飛快的長,跳躍的長,活生生的看得見的長”的。
設計意圖:課外寫話作業(yè)要做到及時檢查指導和反饋,讓學生產生寫作的動力。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宋慶齡的偉大人格。
教學準備
自讀自悟,讀懂課文,并有所感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從題入手設懸念
I。揭示課題。
II。設置懸念。宋慶齡是孫中山的夫人,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譽主席。在宋氏陵園里并列著兩個完全一樣的墓,安葬著宋慶齡和她的保姆。同學們,你們想知道一位默默無聞的勞動婦女為什么會與國家名譽主席并列安葬在一起嗎?想知道她們之間發(fā)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嗎?那么請大家認真地閱讀課文,讀后和大家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步閱讀知梗概
1)個人自由閱讀。
2)讀后交流。說說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和她的保姆李燕娥之間發(fā)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并在匯報交流引導學生對具體內容進行概括,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重點品讀談感受
a)重點品讀。請再讀讀課文,在自己最愛感動的地方做上記號,多讀幾遍,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寫在課本上,三言兩語都行。
b)小組交流。
c)匯報交流。讓學生自由地說說讀后的感受?梢月(lián)系課文中具體段落,聯(lián)系學過的其他課文,聯(lián)系課外閱讀資料,甚至聯(lián)系生活事例來談感受。
d)朗讀體驗。結合交流,讓學生朗讀自己最愛感動的有關片斷,讀出自己的感受。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邊想象畫面邊朗讀,體驗感情,用輕柔的語調讀出宋慶齡那樣親近、那樣關切的話語,用充滿感情的語調讀出李姐的感動和對宋慶齡的深情。重點指導讀好第三、四、九自然段的兩個片斷。
四、交流資料帶多篇
I。 小結:宋慶齡是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她與李姐的'關系,只是她波瀾壯闊的生活海洋里許許多多動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課前,老師已布置大家去收集有關介紹宋慶齡的文章或故事書,現(xiàn)在,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要快速地略讀游覽,粗知文章大意。
II。學生互相交流,略讀游覽。
III。有感情地朗讀本課最后兩個自然段進行總結升華。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是對全文的概括,對宋慶齡的高度贊揚。在學生對宋慶齡充分了解、充滿敬意的時候,有比較高昂、激動的語調,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對宋慶齡奶奶的崇敬,讀出自己的閱讀感受。板書設計宋慶齡和她的保姆
一平等民主
1墓地:完全一樣
2生活:同情、親近、關切、照顧
3墓地:一模一樣
二偉大女性尊重勞動人民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2.領會文章的寫作手法,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用心靈去傾聽能給人帶來快樂與幸福。體會“我”對蘇珊的深切懷念之情。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揭題解題,激發(fā)興趣
什么是問訊處?用一個詞說出你親身實踐后,對問訊處的印象,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起去傾聽一個來自西班牙的,也是有關問訊處的真實故事。
1、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用心靈去傾聽怎樣的聽是“傾聽”?
2、讀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誰用心靈去傾聽?我想知道怎樣才能用心靈去傾聽的?)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故事,注意把句子讀通順、讀正確,讀得不暢的地方再多讀一遍。
2、同桌輪流接讀故事,若有讀錯的地方請真誠地指正。讀后完成填空:《用心靈去傾聽》是一篇____文,是按照____寫的,先寫____,再寫____,接著寫____,最后寫____。課文的主人公是____和____,課文主要寫的是____。
3、簡單說說蘇珊給了小時候的“我”哪些幫助?
三、研讀感悟
1、這是一個發(fā)生在西班牙的真實故事,故事中的哪些內容感動了你?請默讀全文,用“——”畫出感動你的句子,并多讀幾遍。待會兒和大家一起交流。
2、交流最受感動的句子(重點關注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語句),預設:
、 我找到了聽我說話的人,不由得放聲大哭。
(找到了傾訴的對象,感到安慰)
、 “你夠得著冰箱里的冰塊嗎?”小精靈用悅耳的聲音問我。
(悅耳?請用悅耳的聲音說這句話。蘇珊為什么要用悅耳的聲音問“我”?再讀句子。)
、 我總是問她很多事情,比如,“怎么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西班牙的'首都在哪里”“‘修理’這個詞怎么拼寫”。小精靈總是耐心地回答我的問題,一遍遍地向我解釋。
(怎樣回答才叫“耐心”地回答?當我聽不懂時,她總是“一遍遍”地解釋給我聽,雖然對成年人來說這些問題顯得如此的幼稚和簡單,你覺得蘇珊是個怎樣的人?有愛心。齊讀,讀出蘇珊的愛心來。)
⑷ 你知道嗎,這只可愛的小鳥,它要到另一個世界去歌唱。
是什么原因讓蘇珊說這番話的?
你怎么知道“我”很傷心?
作者告訴蘇珊自己很傷心了嗎?
一起讀“我”說的話。那蘇珊是怎么知道的呢?
老師再讀“我”的話,你們用心聽,看聽出了什么?
你們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這些蘇珊聽出來了嗎?
是的。她是一直用心在傾聽“我”說的話,當然聽出來了。那么,蘇珊為什么不直接告訴作者金絲雀死了呢?這說明了什么?
是的。讓我們學著蘇珊的語氣來讀這句話。
聽了蘇珊的話,“我”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嗎?
請你讀讀8~11自然段。
、 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認識這個從未謀面卻如同我第二個母親的人。
請同學們想一想,“我”為什么會把從未謀面的蘇珊當作自己的第二個母親。
小練筆:但是我非常想認識蘇珊。因為________。
(要求: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合理想象,話盡量用文中的語言進行補白。)
3、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你心中的蘇珊。
4、因為蘇珊在電話線那頭用心傾聽,給“我”帶來的幫助和安慰,使“我”變得快樂和幸福。那么,你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嗎?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值得我們用心靈傾聽的有些什么?板書:人間真情冷暖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4
山中訪友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寫的境界,激發(fā)學生類似體驗,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學習作者善于運用比喻、擬人、想象等手法來抒發(fā)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課8個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摘錄好詞好句。
教學重、難點:
感受作者對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導語:同學們,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青松迎客,寒梅報春——大自然有聲有色,有情有意。我們這學期學習的第一組課文,將帶領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領略大自然的風姿,傾聽大自然的聲音,與大自然互訴心聲、交流感受。
(2)揭題:今天,我們首先跟著一位作家,走進山林,去拜訪他的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題。
(3)看課題猜猜,作者拜訪的會是怎樣一位朋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訪的'朋友到底是誰呢?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
(2)讀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讀通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看誰能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
(2)誰能把自己讀得最流暢的一段讀給大家聽?
師隨機糾正,重點點撥。(相機理解第一自然段)
(3)結合課件學習課后生字,比較形近字。
四、拜訪古橋,朗讀體驗
(1)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同學們一起讀課文第3自然段。
(2)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
(默讀畫句,讀后交流。)
(3)交流感受。
誰知道“德高望重” 的意思?你們是從哪里體會到他的“德高望重” ?
師:隨著時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為大家服務。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贊美他,對他說——(引讀:啊,老橋,你如……)
(生齊讀)
師: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用擬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五、作業(yè):抄寫生字,并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并引入新課。
1、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山中訪友》這篇課文。誰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引入: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跟隨作者,走進山林去訪友。
二、讀文感悟,體驗情感
(1)默讀課文第4—7自然段,用橫線劃出,訪問了哪些朋友?
(2)再讀課文,找一找,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隨機教學。
師:作者不僅把林中的一切當作自己的朋友,當他進入樹林,看到一棵棵樹的時候,他把自己也想象成了一棵樹,生根長枝。請同學們讀一讀有關的句子,體會當時作者是怎樣的一種感受?
①第4自然段:重點點撥對樹的有關句子的體驗。
讀一讀,體會作者當時人樹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體會寫法。
、诘5自然段:通過朗讀,感受與山中朋友的親熱。
朗讀,讀得親切、熱情,像是在對老朋友打招呼。
體會寫法:排比的句式、擬人的手法。
、鄣6自然段:難點是體驗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從“一朵落花”“一片落葉”“一塊石頭”中,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輪回、世事的變遷。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樣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艿7自然段:一場突如其來的雨,給作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也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真是變幻莫測,令人陶醉。
三、學習首尾,體會寫法
(1)再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你們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進山,到“帶回一路月色”,從這兒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讓我們強烈地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那份親密無間。
(2)體會寫法: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首尾呼應,前后兩次寫到“滿懷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訪友”之行充滿了好心情。
四、課外延伸,強化體驗
在作者的眼里,這一花一樹,一鳥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們能跟我們說話,能跟我們交流,她們成了我們的朋友,難怪作者進山看景,變成了“山中訪友”。這也就是作者要以“山中訪友”為題目的原因了。
這種類似體驗,你們也有過嗎?和同學交流交流。
五、背誦積累,提升感悟
選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背下來。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15
教學目標
1、體會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月光曲》過程中感情的變化。
2、在理解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分析人物言行體會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
教學方法
討論法、情境教學法、朗讀指導法、啟發(fā)法
教具:電腦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 揭示課題
二. 檢查預習
1、 認讀生字詞
2、 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師糾正讀音
3、 通過預習你對課文有哪些了解?
4、 學生質疑
三、了解課文大意,理清文章層次
第 二 課 時
一、 復習,引入新課
1、 板書課題:月光曲
2、 請生簡述《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
3、 質疑:這節(jié)課你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引導生從內容及人物質疑)
二、 體會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感情變化
1、 生快速閱讀課文,把課文中描寫貝多芬言行的句子找出來?
2、 品讀句子,再聯(lián)系上下文,小組討論問題。
課件出示問題:貝多芬為什么這樣做?為什么這樣說?想象他當時的心情怎樣?
3、 交流討論情況,重點體會以下幾方面:
(1) 貝多芬進屋是被兄妹的`談話所感動;
(2) 貝多芬彈一曲是看到兄妹窮,但又愛音樂,產生了同情心;
(3) 貝多芬又彈一曲是因為發(fā)現(xiàn)盲姑娘是他的知音,很激動;
(4) 貝多芬飛奔回店是因為創(chuàng)作了一首新曲子很興奮。
根據(jù)生回答板書貝多芬言行及心情的關鍵詞
4、 小結
(1)通過剛才的討論交流,大家又有什么新的收獲?
師述:這些感情的變化其實就是貝多芬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原因。
(2)這些結論我們是通過什么途徑得到的?根據(jù)生述板書學法。
找
分析言行 問
議
說
體會心情
理解內容
三、 學習體會第三節(jié)
1、 文中哪里最讓貝多芬感動?(課件出示兄妹對話)
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那個男的說:“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惫媚镎f:“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2、 用剛才的學習方法,進行小組討論,體會兄妹說話時的心情變化。
3、 交流討論情況
(1)妹妹說第一句話時是(渴望)的心情,因為她知道貝多芬來到小鎮(zhèn),很想
聽貝多芬彈琴;
(2)哥哥說話時是帶著(難過的、遺憾的)心情,因為家里窮他不能滿足妹妹的心愿;
(3)妹妹說第二次話時是帶著(安慰)哥哥的心情,因為他不想讓哥哥為了她而難過。
4、 指導朗讀兄妹的對話
(1) 同桌分角色練讀。
(2) 指名生分角色朗讀。
(3) 男女生分角色朗讀。
5、 聽了兄妹談話,你有什么想法?
6、 小結:貝多芬正是被這對窮兄妹間的真摯的情感所感動了,才進了屋,才有了后來獻給兄妹倆的《月光曲》。大家想聽這首曲子嗎?
四、初步辨別聯(lián)想與實在事物
1、 請生劃出文中暗示《月光曲》曲調的句子。(課件出示句子)
2、 小組討論:讀句子,根據(jù)內容畫一畫。
3、 請生展示作品,并讓大家評議。
4、 課件出示選擇題,讓生選擇《月光曲》曲調,并說理由。
選一選:A、舒緩——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緩
C、舒緩——激昂——明快
5、 欣賞《月光曲》
6、 請生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曲調的變化。
7、 大家是通過什么途徑體會到《月光曲》的曲調的?
8、 哥哥為什么會想到這些?
9、 師述:通過學習我們發(fā)現(xiàn)聯(lián)想可使文章的內容更豐富,但聯(lián)想要以實在
事物為依據(jù)。而同樣的音樂,讓不同的人聽,由于各人的經歷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聯(lián)想。
五、擴展,體會文章中心
1、聽音樂,想一想:
盲姑娘靜靜地聽著,仿佛看到( )。
我靜靜地聽著,仿佛看到( )。
2、你們認為貝多芬想通過這首曲子表達些什么?
3、窮兄妹倆聽了貝多芬的曲子,他們很幸福。從貝多芬那兒他們也獲得了自信,今后他們會怎樣面對生活呢?
板書設計:
月 光 曲
聽:談話 (感動)
貝多芬 看:貧窮 (同情)
彈:一曲 又一曲 (激動)
記:曲子 (興奮)
【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07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24
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02-20
六年級語文上冊復習教案01-12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林海01-17
六年級語文上冊蘇教版教案01-09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人教版11-25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教案02-20
六年級語文上冊單元教案03-08
教案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