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xù)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fā)的嚴重的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平衡。這篇文章短小,語言樸實,但在讀完課文之后,讀者會油然而生一種對人們錯誤行為的惋惜和譴責。
本文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本文沒有一處譴責人們?yōu)E砍亂伐樹木的行為,卻把抽象的含義化為具體的物象,讓學生從這些可視可感的畫面中去領悟、認識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二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引導學生為建設和擁有一個綠色的家園做出自己的努力。
【學情分析】
本文語言淺顯、樸實,用娓娓道來方式向?qū)W生講述了一個村莊從發(fā)展到毀滅的過程。但文章中也有含義很深的句子,與學生的人生體驗有些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讓學生結合體會,談感受,教師適當點拔。
【教材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
、僭谧x中品詞析句,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②讀懂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中表達的效果。
、勰苡懈星榈乩首x課文。
2、過程與方法方面:
創(chuàng)設情境,以讀為主,開展研究式和體驗式學習,鍛煉創(chuàng)新素質(zhì)。
3、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領會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愛護樹木,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 教學難點: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前收集有關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學科與德育的有效融合點】
在本課的教學中,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與德育的有效融合,我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教學:
1、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情感。
在這里,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來。首先通過直觀畫面,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思維,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然后畫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從聲音、畫面方面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小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了震撼心靈的感覺。第一次與大自然進行心靈碰撞為他們理解小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
2、自主釋疑,知識反饋。
在學生自由讀課文的基礎上,再深入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在教學中,課件演示讓學生看到了一個色彩斑斕的情感畫卷。在這個時候,學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很多的想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剛才的課件觀看,老師逐步深入的引導,拉近了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學生心里那么多的“問號” ,學生經(jīng)過反復的朗讀,展開想象和有意識地思想,有針對性去討論,能充分、深刻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他們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顯,讓學生進一步領會愛護家園、保護環(huán)境、愛護樹木,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道理。
3、發(fā)展思維、深化主題
心靈對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一種精神上的溝通,心靈上的碰撞,通過對話的相互作用,讓學生達到實踐語言、發(fā)展思維,獲得思想啟迪的目的。本課學習中,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他們互相傾聽著、互相解讀著、互相體悟著。學生圍繞話題精心閱讀,在與語言文字的反復接觸中,不斷調(diào)動自己的思維、想象、情感介入到對文本的層層解讀中,使對話得以深入。同時,在老師的引導、點撥下,在多層面、多角度的對話過程中,學生不斷釋放自己的潛能,不斷生成情景,生成體驗,生成智慧和思想,課堂呈現(xiàn)出一種動態(tài)生成的態(tài)勢。這既是學生和作者心靈的交融,也是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生命的互動。最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手段,圖文結合,努力激發(fā)、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能力在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與發(fā)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yǎng)他們自主、自信的學習品質(zhì)。再通過多種形式的解讀,小組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悟,在合作學習中獲取新的知識,從而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這堂課中,我綜合了觀察法、談話法、討論法、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情境性教學等方法來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使學生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一、導入自學
二、檢查自學情況,學習生字
三、讀通課文,初步感悟
第二課時
一、準備階段。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二)創(chuàng)設情景,讀中釋疑
1、圖文結合,學習第一自然段
①自讀課文思考:這曾經(jīng)是一個什么樣的小村莊呢? [板書:美麗]
、趯W生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象小村莊的美麗景色。
、蹖W生匯報,教師相機貼畫。
、苤笇Ю首x。
(設計意圖:通過直觀畫面,展開豐富的想象,感情朗讀,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為他們理解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思辨探知。
(一)前后對比,產(chǎn)生疑惑
1、教師引導:多美好的生活環(huán)境啊!你們愿意居住在這美麗的環(huán)境中嗎?可是,一年年,一代代過去了,這個美麗的村莊卻發(fā)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變得什么都沒有了。[板書:什么都沒有了]
2、引導:是什么沒有了? (教師把貼圖逐一擦去)
3、指導朗讀:什么都沒有了。
4、引導質(zhì)疑:同學們,你們看了小村莊這樣的變化,心里有什么疑惑嗎?
(設計意圖: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后。感受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那種震撼心靈的感覺。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課的重點。)
(二)探究閱讀,感悟交流
1、探究:小村莊為什么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
、倌x思考:課文第2—4自然段,邊讀邊想:小村莊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么大的變化?請用“——”劃出相關的語句。
、谒娜诵〗M交流:小村莊變化的原因。
、廴嘟涣。
(設計意圖:在自主交流中營造探究學習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合作中收獲,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
2、匯報交流:
句子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梨,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xiàn)了裸露的土地。
、 引導想象,人們亂砍濫伐,破壞環(huán)境的隨意性和嚴重性。
、趲熜〗Y:隨便什么人,隨便什么時候,隨便什么原因,都能用鋒利的斧頭隨隨便便地砍樹,想砍多少就砍多少。
、壑笇W生讀出惋惜、著急的感情。
(設計意圖:緊緊抓住一些重點詞句進行品析,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如“誰家……誰家……”,“拎起”等一些重點詞句,很好地表現(xiàn)小村莊的人們沒有約束與限制,上山砍樹非常隨便,強烈體現(xiàn)了人們對森林的破壞。)
句子2: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教師引導感悟:
、賉課件演示: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引導感知:人們對環(huán)境的破壞還在持續(xù)著,環(huán)境在不斷地惡化。
②引發(fā)感受,感情朗讀。
③教師引讀:就是因為亂砍濫伐,十年、二十年、幾十年,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一代、兩代、十幾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就這樣,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過渡引讀:句子3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師:大量砍伐樹木的確為人們帶來了暫時舒心的生活,然而,無知的人們此刻還不知道無休止地破壞環(huán)境給他們帶來了……帶來了……帶來了……也帶來了……(引導學生說出過度砍伐樹木給人類帶來的危害。)
(設計意圖:語文學習過程既是知識積累、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更是學生情感體驗,個性張揚的過程。教師重視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積極主動的感受感悟,與言語對象發(fā)生共鳴,體味言語對象表達的獨特之處,提高語感能力,準確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句子4、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墒牵〈迩f,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①自由讀:用“﹏﹏﹏”畫出小村莊被毀滅的句子。
②學生匯報句子。
、圩x了這些詞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情景?你仿佛聽到什么聲音?理解詞語:“沒喘氣兒”。
、芸翠浵,再現(xiàn)情景。
、葜笇Ю首x。
(設計意圖:學業(yè)生從具體的語言文字中觸摸到課文靈魂深處的東西,帶著這種情感、體驗去讀書,展開想象,達到心靈的巨大觸動。)
(三)總結深化,讀中悟理。
1、再次回顧最后一段,感情朗讀。
2、教師引讀:洪水過后,鋒利的斧頭(沒有了),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沒有了),眼前不錯的生活(沒有了),人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家園(沒有了),就連許多鮮活的生命也都(沒有了),什么都(沒有了)。
3、交流啟示:
(1)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些什么呢?
(2)小結升華
(設計意圖: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感受,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靈活性思維,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同時引導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從而認識到,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保護綠色家園的重要。)
三、自我構建。
(一)小練筆
孩子們,學習完這篇課文之后你們的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慨吧,現(xiàn)在把你的感受寫下來吧!
1、開始練筆
2、展示學生作品。
(設計意圖:讓學生立足于剛掌握的知識,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又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和善于表達自我的能力、寫作能力。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生活中主體內(nèi)化、主體自悟。)
(二)布置作業(yè),延伸課堂
課后,以小組為單位,為保護環(huán)境出謀劃策,想想辦法,寫在原稿紙上。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寫寫做法或建議,讓學生懂得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保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的家園。)
【板書設計】
7、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鋒利的斧頭
美麗 什么都沒有了
亂砍濫伐
(設計意圖:這堂課的板書設計緊緊扣住課文的寫作主線:導致小村莊從美麗到一無所有轉(zhuǎn)變過程及其原因。非常簡單但又層層深入,清晰,重點突出,從直觀上一目了然但又意義深遠,從而深化了整個主題——保護環(huán)境。)
【教學反思】
本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第6冊的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加節(jié)制地砍伐樹木,周圍環(huán)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整個小村莊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個美麗而寧靜的小村莊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它告訴了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整組課文都是圍繞著“保護環(huán)境”為主題,通過質(zhì)樸、深蘊的語言,將學生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視野窗口,激發(fā)了他們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共鳴,深深感受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從而深化了主題。因此我們認為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
下面我把這節(jié)課進行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閱讀與想象充分結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新型的良好的課堂氛圍。為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情感
一個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小村莊在老師的語言情景中娓娓而來,通過直觀的畫面,充分的朗讀,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氛圍。然后闡述這美麗的村莊被突如其來的洪水毀掉了,什么都沒有了,從兩種不同的畫面激活學生潛在的情感。讓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感受到村莊從“美麗”到“毀滅”的過程給他們帶來的那種惋惜和不安的感覺。為他們理解村莊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自主釋疑,知識反饋。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這個時候,學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問,很多的想法,再運用質(zhì)疑的方式,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學生在自由讀課文的基礎上,深入了解小村莊變化的原因。這樣做,為學生的有效學習指明了方向,也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這個教學步驟中,我們以課堂為主陣地,始終將“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作為一種激活課堂信息交流、促進學習目標達成的有效教學方式。
首先是討論前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開展觀察思考,比如:“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梨,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睂W生經(jīng)過反復的朗讀,展開想象和有意識地思想,有針對性去討論,能充分、深刻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弄明白“人們砍伐樹木的隨意性。討論中,學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見解,有的僅僅是幼稚的疑問。這些想法,都使學生有一種“一吐為快”的心理需求,使課堂討論呈現(xiàn)一種“個性思想展現(xiàn),交流意識濃厚”的良好氛圍。
(三)發(fā)展思維、深化主題
孩子們對大自然總是有一種莫名的親近,而且還有著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造潛能。學文的整個過程中,是可引導學生感悟語言,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來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教師始終通過充沛的情感,用生動語言掀起學生情感的波瀾,使自己和學生的情感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