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张开腿让黑人通爽,吃瓜黑料,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全唐詩》卷五百一十四

時(shí)間:2022-10-17 17:58:09 全唐詩 我要投稿

《全唐詩》卷五百一十四

  《全唐詩》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汪士鋐、汪繹、俞梅、徐樹本、車鼎晉、潘從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編校,“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計(jì)900卷,目錄12卷。下面小編收集整理《全唐詩》卷五百一十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全唐詩》卷五百一十四

  《全唐詩》卷五百一十四

  卷514-1 【泛溪】朱慶馀

  曲渚回花舫,生衣臥向風(fēng)。鳥飛溪色里,人語棹聲中。

  馀卉才分影,新蒲自作叢。前灣更幽絕,雖淺去猶通。

  卷514-2 【宿陳處士書齋】朱慶馀

  結(jié)茅當(dāng)此地,下馬見高情。菰葉寒塘晚,杉陰白石明。

  向爐新茗色,隔雪遠(yuǎn)鐘聲。閑得相逢少,吟多寐不成。

  卷514-3 【上宣州沈大夫】朱慶馀

  科名繼世古來稀,高步何年下紫微。帝命幾曾移重鎮(zhèn),

  時(shí)清猶望領(lǐng)春闈。登朝舊友常思見,開幕賢人并望歸。

  今日得游風(fēng)化地,卻回滄海有光輝。

  卷514-4 【杭州送蕭寶校書】朱慶馀

  馬識青山路,人隨白浪船。別君猶有淚,學(xué)道謾經(jīng)年。

  卷514-5 【送盛長史(盛隨軍)】朱慶馀

  莫辭東路遠(yuǎn),此別豈閑行。職處中軍要,官兼上佐榮。

  野亭楓葉暗,秋水藕花明。拜省期將近,孤舟促去程。

  卷514-6 【宿道士觀】朱慶馀

  堂閉仙人影,空壇月露初。閑聽道家子,盥漱讀靈書。

  卷514-7 【湖州韓使君置宴(一作陪韓中丞宴不飲酒)】朱慶馀

  老大成名仍足病,縱聽絲竹也無歡。

  高情太守容閑坐,借與青山盡日看。

  卷514-8 【題仙游寺】朱慶馀

  石抱龍?zhí)锰\石干,山遮白日寺門寒。

  長松瀑布饒奇狀,曾有仙人駐鶴看。

  卷514-9 【宮詞】朱慶馀

  寂寂花時(shí)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

  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卷514-10 【公子行】朱慶馀

  閑從結(jié)客冶游時(shí),忘卻紅樓薄暮期。

  醉上黃金堤上去,馬鞭捎斷綠楊絲。

  卷514-11 【送陳摽】朱慶馀

  滿酌勸童仆,好隨郎馬蹄。春風(fēng)慎行李,莫上白銅鞮。

  卷514-12 【尋古觀】朱慶馀

  仙觀曾過知不遠(yuǎn),花藏石室杳難尋。

  泉邊白鹿聞人語,看過天壇漸入深。

  卷514-13 【南嶺路】朱慶馀

  越嶺向南風(fēng)景異,人人傳說到京城。

  經(jīng)冬來往不踏雪,盡在刺桐花下行。

  卷514-14 【陪江州李使君重陽宴百花亭】朱慶馀

  閑攜九日酒,共到百花亭。醉里求詩境,回看島嶼青。

  卷514-15 【上張水部】朱慶馀

  出入門闌久,兒童亦有情。不忘將姓字,常說向公卿。

  每許連床坐,仍容并馬行。恩深轉(zhuǎn)無語,懷抱甚分明。

  卷514-16 【鳳翔西池與賈島納涼】朱慶馀

  四面無炎氣,清池闊復(fù)深。蝶飛逢草住,魚戲見人沈。

  拂石安茶器,移床選樹陰。幾回同到此,盡日得閑吟。

  卷514-17 【上汴州令狐相公】朱慶馀

  罷相恩猶在,那容處靜司。政嚴(yán)初領(lǐng)節(jié),名重更因詩。

  公事巡營外,戎裝拜敕時(shí)。恭聞長與善,應(yīng)念出身遲。

  卷514-18 【送于中丞入蕃冊立】朱慶馀

  上馬生邊思,戎裝別眾僚。雙旌銜命重,空磧?nèi)コ踢b。

  迥沒沙中樹,孤飛雪外雕。蕃庭過冊禮,幾日卻回朝。

  卷514-19 【送淮陰丁明府】朱慶馀

  之官未入境,已有愛人心。遣吏回中路,停舟對遠(yuǎn)林。

  島聲淮浪靜,雨色稻苗深。暇日公門掩,唯應(yīng)伴客吟。

  卷514-20 【送韋校書佐靈州幕】朱慶馀

  共知行處樂,猶惜此時(shí)分。職已為書記,官曾校典墳。

  寒城初落葉,高戍遠(yuǎn)生云。邊事何須問,深謀只在君。

  卷514-21 【上江州李史君】朱慶馀

  起家聲望重,自古更誰過。得在朝廷少,還因諫諍多。

  經(jīng)年愁瘴癘,幾處遇恩波。入境無馀事,唯聞父老歌。

  卷514-22 【發(fā)鳳翔后涂中懷田少府】朱慶馀

  識君春未半,意欲住經(jīng)秋。見酒連詩句,逢花跋馬頭。

  別來唯獨(dú)宿,夢里尚同游。所在求飧過,無因離得愁。

  卷514-23 【雪夜與真上人宿韓協(xié)律宅】朱慶馀

  斜雪微沾砌,空堂夜語清。逆風(fēng)聽漏短,回燭向樓明。

  盥漱隨禪伴,謳吟得野情。此歡那敢忘,世貴丈夫名。

  卷514-24 【與賈島、顧非熊、無可上人宿萬年姚少府宅】朱慶馀

  莫厭通宵坐,貧中會聚難。堂虛雪氣入,燈在漏聲殘。

  役思因生病,當(dāng)禪豈覺寒。開門各有事,非不惜馀歡。

  卷514-25 【震為蒼筤竹】朱慶馀

  為擢東方秀,修然異眾筠。青蒼才映粉,蒙密正含春。

  嫩籜沾微雨,幽根絕細(xì)塵。乍憐分徑小,偏覺帶煙新。

  結(jié)實(shí)皆留鳳,垂陰似庇人。顧唯竿在手,深水掛赪鱗。

  卷514-26 【題青龍寺】朱慶馀

  寺好因崗勢,登臨值夕陽。青山當(dāng)佛閣,紅葉滿僧廊。

  竹色連平地,蟲聲在上方。最憐東面靜,為近楚城墻。

  卷514-27 【送滕庶子致仕歸江南】朱慶馀

  常懷獨(dú)往意,此日去朝簪。丹詔榮歸騎,清風(fēng)滿故林。

  諸侯新起敬,遺老重相尋。在處饒山水,堪行慰所心。

  卷514-28 【夏日題武功姚主簿】朱慶馀

  亭午無公事,垂簾樹色間。僧來茶灶動(dòng),吏去印床閑。

  傍竹行尋巷,當(dāng)門立看山。吟詩老不倦,未省話官班。

  卷514-29 【送張景宣下第東歸(歸揚(yáng)州覲省)】朱慶馀

  歸省值花時(shí),閑吟落第詩。高情憐道在,公論覺才遺。

  春雨連淮暗,私船過馬遲。離心可惆悵,為有入城期。

  卷514-30 【送顧非熊下第歸】朱慶馀

  但取詩名遠(yuǎn),寧論下第頻。惜為今日別,共受幾年貧。

  聽雨宿吳寺,過江逢越人。知從本府薦,秋晚又辭親。

  卷514-31 【送韋繇校書赴浙東幕】朱慶馀

  丞相辟書新,秋關(guān)獨(dú)去人。官離蕓閣早,名占甲科頻。

  水驛迎船火,山城候騎塵。湖邊寄家久,到日喜榮親。

  卷514-32 【尋賈島所居】朱慶馀

  求閑身未得,此日到京東。獨(dú)在鐘聲外,相逢樹色中。

  誰言人漸老,所向意皆同。月上因留宿,移床對藥叢。

  卷514-33 【題毗陵上人院】朱慶馀

  院深終日靜,落葉覆秋蟲。盥漱新齋后,修行未老中。

  映松山色遠(yuǎn),隔水磬聲通。此處宜清夜,高吟永與同。

  卷514-34 【送李侍御入蕃】朱慶馀

  遠(yuǎn)使隨雙節(jié),新官屬外臺。戎裝非好武,書記本多才。

  移帳依泉宿,迎人帶雪來。心知玉關(guān)道,稀見一花開。

  卷514-35 【望蕭關(guān)】朱慶馀

  漸見風(fēng)沙暗,蕭關(guān)欲到時(shí)。兒童能探火,婦女解縫旗。

  川絕銜魚鷺,林多帶箭麋。暫來戎馬地,不敢苦吟詩。

  卷514-36 【送韓校書赴江西幕】朱慶馀

  從軍五湖外,終是稱詩人。酒后愁將別,涂中過卻春。

  山橋槲葉暗,水館燕巢新。驛舫迎應(yīng)遠(yuǎn),京書寄自頻。

  野情隨到處,公務(wù)日關(guān)身。久共趨名利,龍鐘獨(dú)滯秦。

  卷514-37 【題寄王秘書】朱慶馀

  唯求買藥價(jià),此外更無機(jī)。扶病看紅葉,辭官著白衣。

  斷籬通野徑,高樹蔭鄰扉。時(shí)馥留僧宿,馀人得見稀。

  卷514-38 【山居】朱慶馀

  歸來青壁下,又見滿籬霜。轉(zhuǎn)覺琴齋靜,閑從菊地荒。

  山泉共鹿飲,林果讓僧嘗。時(shí)復(fù)收新藥,隨云過石梁。

  卷514-39 【重過惟貞上人院】朱慶馀

  老去唯求靜,都忘外學(xué)名。掃床秋葉滿,對客遠(yuǎn)云生。

  香閤閑留宿,晴階暖共行。窗西暮山色,依舊入詩情。

  卷514-40 【與石晝秀才過普照寺】朱慶馀

  問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潭黑龍應(yīng)在,巢空鶴未還。

  經(jīng)年為客倦,半日與僧閑。更共嘗新茗,聞鐘笑語間。

  卷514-41 【題任處士幽居】朱慶馀

  惜與幽人別,停舟對草堂。湖云侵臥位,杉露滴茶床。

  山月吟時(shí)在,池花覺后香。生涯無一物,誰與讀書糧。

  卷514-42 【送僧往太原謁李司空】朱慶馀

  已共鄰房別,應(yīng)無更住心。中時(shí)過野店,后夜宿寒林。

  寺去人煙遠(yuǎn),城連塞雪深。禪馀得新句,堪對上公吟。

  卷514-43 【將之上京別淮南書記李侍御】朱慶馀

  心地偶相見,語多為別難。詩成公府晚,路入翠微寒。

  逢石自應(yīng)坐,有花誰共看。身為當(dāng)去雁,云盡到長安。

  卷514-44 【韓協(xié)律相送精舍讀書四韻奉寄呈陸補(bǔ)闕】朱慶馀

  白鶴西山別,更看上去船。遙知尋寺路,應(yīng)念宿江煙。

  到處無閑日,回期已隔年。何因陪夜坐,清論諫臣邊。

  卷514-45 【過蘇州曉上人院】朱慶馀

  夏滿律當(dāng)清,無中景自生。移松不避遠(yuǎn),取石亦親行。

  經(jīng)案離時(shí)少,繩床著處平。若將林下比,應(yīng)只欠泉聲。

  卷514-46 【送僧游縉云】朱慶馀

  但望青山去,何山不是緣。寺幽堪講律,月冷稱當(dāng)禪。

  水落無風(fēng)夜,猿吟欲雨天。尋師若有路,終作緩歸年。

  卷514-47 【贈(zèng)道者】朱慶馀

  自識來清瘦,尋常語論真。藥成休伏火,符驗(yàn)不傳人。

  獨(dú)有年過鶴,曾無病到身。潛教問弟子,居處與誰鄰。

  卷514-48 【杭州盧錄事山亭】朱慶馀

  山色滿公署,到來詩景饒。解衣臨曲榭,隔竹見紅蕉。

  清漏焚香夕,輕嵐視事朝。靜中看鎖印,高處見迎潮。

  曳履庭蕪近,當(dāng)身樹葉飄。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卷514-49 【送品上人入秦】朱慶馀

  獨(dú)去何人見,林塘共寂寥。生緣聞磬早,覺路出塵遙。

  江雪沾新草,秦園發(fā)故條。心知禪定處,石室對芭蕉。

  卷514-50 【題薔薇花】朱慶馀

  四面垂條密,浮陰入夏清。綠攢傷手刺,紅墮斷腸英。

  粉著蜂須膩,光凝蝶翅明。雨中看亦好,況復(fù)值初晴。

  卷514-51 【題胡氏溪亭】朱慶馀

  亭與溪相近,無時(shí)不有風(fēng)。澗松生便黑,野蘚看多紅。

  雨足秋聲后,山沈夜色中。主人能守靜,略與客心同。

  卷514-52 【看濤】朱慶馀

  不知來遠(yuǎn)近,但見白峨峨。風(fēng)雨驅(qū)寒玉,魚龍迸上波。

  聲長勢未盡,曉去夕還過。要路橫天塹,其如造化何。

  卷514-53 【和劉補(bǔ)闕秋園寓興之什十首】朱慶馀

  閑園清氣滿,新興日堪追。隔水蟬鳴后,當(dāng)檐雁過時(shí)。

  雨馀槐穟重,霜近藥苗衰。不以朝簪貴,多將野客期。

  誰言高靜意,不異在衡茅。竹冷人離洞,天晴鶴出巢。

  深籬藏白菌,荒蔓露青匏。幾見中宵月,清光墜樹梢。

  逍遙人事外,杖屨入杉蘿。草色寒猶在,蟲聲晚漸多。

  靜逢山鳥下,幽稱野僧過。幾許新開菊,閑從落葉和。

  留情清景宴,朝罷有馀閑。蝶散紅蘭外,螢飛白露間。

  墻高微見寺,林靜遠(yuǎn)分山。吟足期相訪,殘陽自掩關(guān)。

  深齋嘗獨(dú)處,詎肯厭秋聲。翠筱寒愈靜,孤花晚更明。

  每因逢石坐,多見抱書行。入夜聽疏杵,遙知耿此情。

  蒼翠經(jīng)宵在,園廬景自深。風(fēng)凄欲去燕,月思向來砧。

  碧石當(dāng)莎徑,寒煙冒竹林。杯瓢閑寄詠,清絕是知音。

  門巷唯苔蘚,誰言不稱貧。臺閑人下晚,果熟鳥來頻。

  石脈潛通井,松枝靜離塵。殘蔬得晴后,又見一番新。

  卷簾天色靜,近瀨覺衣單。蕉葉猶停翠,桐陰已爽寒。

  云從高處望,琴愛靜時(shí)彈。正去重陽近,吟秋意未闌。

  竹徑通鄰圃,清深稱獨(dú)游。蟲絲交影細(xì),藤子墜聲幽。

  積潤苔紋厚,迎寒薺葉稠。閑來尋古畫,未廢執(zhí)茶甌。

  風(fēng)物已蕭颯,晚煙生霽容。斜分紫陌樹,遠(yuǎn)隔翠微鐘。

  宿客論文靜,閑燈落燼重。無窮林下意,真得古人風(fēng)。

  卷514-54 【上翰林蔣防舍人】朱慶馀

  清重可過知內(nèi)制,從前禮絕外庭人?椿ㄔ谔幎嚯S駕,

  召宴無時(shí)不及旬。馬自賜來騎覺穩(wěn),詩緣得后意長新。

  應(yīng)憐獨(dú)在文場久,十有馀年浪過春。

  卷514-55 【上翰林李舍人】朱慶馀

  記得早年曾拜識,便憐孤進(jìn)賞文章。免令汩沒慚時(shí)輩,

  與作聲名徹舉場。一自鳳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馀光。

  云泥雖隔思長在,縱使無成也不忘。

  卷514-56 【題章正字道正新居(孝標(biāo))】朱慶馀

  獨(dú)在御樓南畔住,生涯還似舊時(shí)貧。全無竹可侵行徑,

  一半花猶屬別人。吟處不妨嫌鼓鬧,眼前唯稱與僧鄰。

  近來漸覺青莎巷,車馬過從已有塵。

  卷514-57 【送李馀及第歸蜀】朱慶馀

  從得高科名轉(zhuǎn)盛,亦言歸去滿城知。發(fā)時(shí)誰不開筵送,

  到處人爭與馬騎。劍路紅蕉明棧閣,巴村綠樹蔭神祠。

  鄉(xiāng)中后輩游門館,半是來求近日詩。

  卷514-58 【送唐中丞開淘西湖夏日游泛因書示郡人】朱慶馀

  萍岸新淘見碧霄,中流相去忽成遙。空馀孤嶼來詩景,

  無復(fù)橫槎礙柳條。紅旆路幽山翠濕,錦帆風(fēng)起浪花飄。

  共知浸潤同雷澤,何慮川源有旱苗。

  卷514-59 【過舊宅(一作題王侯廢宅)】朱慶馀

  古巷戟門誰舊宅,早曾聞?wù)f屬官家。更無新燕來巢屋,

  唯有閑人去看花?諑輭m滿櫪,小池初涸草侵沙。

  榮華事歇皆如此,立馬踟躕到日斜。

  卷514-60 【鄂渚送白舍人赴杭州】朱慶馀

  豈知鸚鵡洲邊路,得見鳳凰池上人。

  從此不同諸客禮,故鄉(xiāng)西與郡城鄰。

  卷514-61 【題崔駙馬林亭】朱慶馀

  選居幽近御街東,易得詩人聚會同。白練鳥飛深竹里,

  朱弦琴在亂書中。亭開山色當(dāng)高枕,樓靜簫聲落遠(yuǎn)風(fēng)。

  何事宦涂猶寂寞,都緣清苦道難通。

  卷514-62 【贈(zèng)韓協(xié)律】朱慶馀

  永日微吟在竹前,骨清唯愛漱寒泉。門閑多有投文客,

  身病長無買藥錢。嶺寺聽猿頻獨(dú)宿,湖亭避宴動(dòng)經(jīng)年。

  親知盡怪疏榮祿,的是將心暗學(xué)禪。

  卷514-63 【自蕭關(guān)望臨洮】朱慶馀

  玉關(guān)西路出臨洮,風(fēng)卷邊沙入馬毛。寺寺院中無竹樹,

  家家壁上有弓刀。惟憐戰(zhàn)士垂金甲,不尚游人著白袍。

  日暮獨(dú)吟秋色里,平原一望戍樓高。

  卷514-64 【送崔約下第歸淮南覲省】朱慶馀

  遠(yuǎn)憶拜親留不住,出門行計(jì)與誰同。程涂半是依船上,

  請謁多愁值雨中。堰水靜連堤樹綠,村橋時(shí)映野花紅。

  回期須及來春事,莫便江邊逐釣翁。

  卷514-65 【羽林郎】朱慶馀

  紫髯年少奉恩初,直閣將軍盡不如。酒后引兵圍百草,

  風(fēng)前駐旆領(lǐng)邊書。宅將公主同時(shí)賜,官與中郎共日除。

  大笑魯儒年四十,腰間猶未識金魚。

  卷514-66 【歸故園】朱慶馀

  桑柘駢闐數(shù)畝間,門前五柳正堪攀。尊中美酒長須滿,

  身外浮名總是閑。竹徑有時(shí)風(fēng)為掃,柴門無事日常關(guān)。

  于焉已是忘機(jī)地,何用將金別買山。

  卷514-67 【同友人看花】朱慶馀

  尋花不問春深淺,縱是殘紅也入詩。

  每個(gè)樹邊行一匝,誰家園里最多時(shí)。

  卷514-68 【種花】朱慶馀

  憶昔兩京官道上,可憐桃李晝陰垂。

  不知誰作巡花使,空記玄宗遣種時(shí)。

  卷514-69 【早發(fā)廬江涂中遇雪寄李侍御】朱慶馀

  蘆葦聲多雁滿陂,濕云連野見山稀。

  遙知將吏相逢處,半是春城賀雪歸。

  卷514-70 【登望云亭招友】朱慶馀

  日日恐無云可望,不辭逐靜望來頻。

  共知亭下眠云遠(yuǎn),解到上頭能幾人。

  卷514-71 【劉補(bǔ)闕西亭晚宴】朱慶馀

  蟲聲已盡菊花干,共立松陰向晚寒。

  對酒看山俱惜去,不知斜月下欄干。

  卷514-72 【送長安羅少府】朱慶馀

  科名再得年猶少,今日休官更覺賢。去國已辭趨府伴,

  向家還入渡江船。雪晴新雁斜行出,潮落殘?jiān)七h(yuǎn)色鮮。

  在處若逢山水住,到時(shí)應(yīng)不及秋前。

  卷514-73 【林下招胡長官(一作寄招胡明府)】朱慶馀

  語低清貌似休糧,稱著朱衣入草堂。

  銷暑近來無別物,桂陰當(dāng)午滿繩床。

  卷514-74 【與真上人一二禪師題玢寺主院】朱慶馀

  杖屨相隨任處便,不唯空寄上方眠。

  歸時(shí)亦取湖邊路,晚映楓林共上船。

  卷514-75 【尋僧】朱慶馀

  吟背春城出草遲,天晴紫閣赴僧期。

  山邊樹下行人少,一派新泉日午時(shí)。

  卷514-76 【題王丘長史宅】朱慶馀

  更無人吏在門前,不似居官似學(xué)仙。藥氣暗侵朝服上,

  花陰晚到簿書邊。玉琴閑把看山坐,筒簟長鋪與客眠。

  時(shí)見街中騎瘦馬,低頭只是為詩篇。

  卷514-77 【寄劉少府】朱慶馀

  唯愛圖書兼古器,在官猶自未離貧。

  更聞縣去青山近,稱與詩人作主人。

  卷514-78 【哭胡遇】朱慶馀

  尋僧昨日尚相隨,忽見緋幡意可知。題處舊詩休更讀,

  買來新馬憶曾騎。不應(yīng)隨分空營奠,終擬求人與立碑。

  每向宣陽里中過,遙聞哭臨淚先垂。

  卷514-79 【自述】朱慶馀

  詩人甘寂寞,居處遍蒼苔。后夜蟾光滿,鄰家樹影來。

  豈知蓮帳好,自愛草堂開。愿答相思意,援毫愧不才。

  編修過程

  全唐詩 清 康熙刊本《全唐詩》的編修過程是這樣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燁即考慮編纂此書,至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蘇州時(shí),將主持修書的任務(wù)交給江寧織造曹寅,并將內(nèi)府所藏季振宜《唐詩》一部發(fā)下,作為?妆尽

  御制全唐詩 清康熙 揚(yáng)州書局刻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揚(yáng)州開局修書,參加?幮薜挠匈x閑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潘從律、汪士綋,徐樹本、車鼎晉,汪繹、查嗣瑮、俞梅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書即編成奏上。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計(jì)900卷,目錄12卷。

  編撰基礎(chǔ)

  安排編纂《全唐詩》的康熙這部卷帙浩繁的大書,能在短短一年多時(shí)間內(nèi)編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編《唐詩》和胡震亨編《唐音統(tǒng)簽》的成果。

  季振宜(1630年—1674年),字詵兮,號滄葦,泰州泰興人,為清初著名藏書家,藏書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詩,始于康熙三年(1664年),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年),歷時(shí)十年,始得告成。全書凡七百十七卷,收詩四萬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據(jù)材料來源,主要有三個(gè)方面。首先是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

  據(jù)《季滄葦藏書目》記載,其所藏宋版唐詩總集、別集,多達(dá)一百五十馀種,如宋刻《萬寶詩山》、明抄《詩淵》,皆為罕見的大型類編詩集。在其開始編集后,又得到錢謙益原擬“集成唐人一代之詩”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吳琯《唐詩紀(jì)》的成果。具備了這些條件,以季氏的學(xué)力,經(jīng)過十年的反復(fù)校訂、廣事補(bǔ)遺,終于編成該書.書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當(dāng)時(shí)書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轉(zhuǎn)入內(nèi)府。

  胡震亨(1569年—1645年),字孝轅,號遁叟,浙江海鹽人,官至兵部職方司員外郎!短埔艚y(tǒng)簽》為其費(fèi)畢生精力編成的唐詩總集,全書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為序,按時(shí)代先后輯錄唐及五代的.詩作以及詞曲,歌謠,酒令,占辭等,末附《癸簽》,為唐詩研究資料匯編。胡氏編此書,搜集資料極其廣泛。唐人佚篇?dú)埦,皆盡所見輯出,并注明出處。唐詩本事及評論資料,亦間附詩后。詩人小傳考證尤為詳盡,并采輯遺文佚事,附入小注。此書編成后,也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多數(shù)則以抄本傳世。

  《四庫全書總目》述《全唐詩》資料來源云,“是編秉承圣訓(xùn),以震亨書為稿本,而益以內(nèi)府所藏《全唐詩集》,又旁采殘碑?dāng)囗,稗史雜書之所載,補(bǔ)苴所遺!彼暂^含混,且有所隱諱。經(jīng)今人周勛初考證(見《文史》第八輯《述〈全唐詩〉成書經(jīng)過》),知《全唐詩集》即指季書,彭定求等對二書的利用情況,亦不盡屬實(shí)。

  以《全唐詩》與季、胡二書覆勘,可知是以季書為主、兼采胡書編成的。具體來說,初、盛唐部分以季書為底本,略作增刪校補(bǔ),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書比較單薄,編修諸臣參用胡書作了較大幅度的增補(bǔ),如殷堯藩詩,季書全缺,即據(jù)胡書補(bǔ)入;胡曾、司空圖詩,季書失收甚多,亦據(jù)胡書補(bǔ)齊。另外,季書所輯以完詩為主,胡氏則廣搜零章碎句。《全唐詩》各集后所附佚句,絕大多數(shù)系據(jù)胡書移錄。

  存在問題

  《全唐詩》將有唐一代詩歌匯為一帙,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但這樣一部卷帙浩繁的大書,只以十人之力,一年多的時(shí)間內(nèi)就編成。由于成書倉促,存在問題也很多。當(dāng)時(shí)朱彝尊已有“業(yè)經(jīng)進(jìn)呈,成書不說”之嘆。其主要有如下數(shù)端:

  一、未及廣檢群書,故缺漏甚多;

  二、考訂粗疏,多有誤收,今人考訂其誤收他朝詩即達(dá)數(shù)百首之多,唐人張冠李戴、重收復(fù)出之作亦不少。

  三、小傳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亂;

  四、諸詩皆不注出處,征引者難以覆按;五、?辈痪,詩題及詩句錯(cuò)誤較多。這些也都是當(dāng)時(shí)一般官修書不愿深究的積習(xí)。

  玄燁為《全唐詩》所作序中,謂全書共“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從其說。其實(shí),玄燁所舉數(shù)并不精確,近年日本學(xué)者平岡武夫編《唐代的詩人》、《唐代的詩篇》,將《全唐詩》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編號作了統(tǒng)計(jì),結(jié)論是:該書共收詩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條,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這個(gè)數(shù)字是相當(dāng)可靠的。

【《全唐詩》卷五百一十四】相關(guān)文章:

《全唐詩》卷三百七十08-13

《全唐詩》卷三百九十08-13

《全唐詩》卷四百零一08-13

《全唐詩》卷四百零二08-13

《全唐詩》卷四百零三08-13

《全唐詩》卷四百零四08-13

《全唐詩》卷四百零五08-13

《全唐詩》卷四百零六08-13

《全唐詩》卷四百零七08-13

湘西| 马尔康县| 新巴尔虎右旗| 苏尼特左旗| 福泉市| 黄浦区| 江门市| 休宁县| 吴川市| 寿阳县| 铜梁县| 大姚县| 察隅县| 临夏县| 北京市| 隆尧县| 沙田区| 武冈市| 图片| 喜德县| 盐城市| 青铜峡市| 荣昌县| 敦化市| 本溪市| 冀州市| 肥东县| 阿拉尔市| 竹溪县| 山东| 许昌市| 屏东县| 大田县| 牟定县| 丽江市| 邢台县| 赞皇县| 闽清县| 益阳市| 甘肃省|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