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王羲之的小故事(精選20則)
導(dǎo)語:王羲之在書法上有著極高的造詣,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guān)于王羲之的小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1、竹扇題字
據(jù)說有一次,王羲之路過山陰城(今紹興)的一座橋。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竹扇很簡陋,沒有什么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著急。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么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2、書成換鵝
書圣王羲之很喜歡鵝,他認為養(yǎng)鵝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從觀察鵝的動作形態(tài)中悟到一些書法理論。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鵝,便想買下,一問之下知道這些鵝是附近一個道士養(yǎng)的,便找到那個道士想與他商量買下那群鵝,那個道士聽說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買,便說:只要王右軍能為我抄一部《黃庭經(jīng)》,便將拿些鵝送給他,王羲之欣然答應(yīng),這便成就了書成換白鵝的佳話。
3、巧補春聯(lián)
大書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親手寫春聯(lián)貼之于門。因為他的字號稱“天下第一行書”,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難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聯(lián)一貼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舊寫了“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八個字的春聯(lián),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對聯(lián)的人一看此八個字太不吉利,便掃興而歸。到了寅時,王羲之補了后半截,變成了“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钡诙煲淮笤,想偷春聯(lián)的人見春聯(lián)變了樣,皆贊嘆不已,拍手叫絕。
4、不避之字
斐松之、劉牢之、寇謙之、司馬孚之、司馬亮之、司馬景之、司馬曇之……王羲之的兒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獻之;孫子楨之、靜之。上述人為什么不避家諱?這里藏著個大秘密,與西漢張良有關(guān)的秘密。王羲之一輩人名有“之”字的12個,子侄輩有“之”22個,孫輩12個,曾孫13個,玄孫9個,五世孫4個……陳寅恪說這些人所以不避諱是因為都是天師道成員,這個“之”是暗號、徽章。而天師道老大張?zhí)鞄煟菑埩嫉陌耸缹O。
5、道教情緣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藝術(shù)達到了 “登峰造極”的高度。究其成因,與王羲之信奉道教,書籍、道合一有很大的關(guān)系。土生土長的道教,很早就產(chǎn)生
道教符。在抄寫經(jīng)書時,必須由精于書藝的經(jīng)生抄寫,而在書寫經(jīng)本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道教文化的潛移默化影響。歷史上諸多道家學(xué)者多是有名的書畫家,他們修身養(yǎng)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揮毫潑墨,落筆成體。王羲之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他將修道和書法藝術(shù)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產(chǎn)生了具大的藝術(shù)魅力。
王羲之的道教信仰有著深厚的家庭背景。王氏家族是東晉時最有代表的文化士族。從上到下,奉信黃老學(xué)說!稌x書·卷八十·列傳第五十》記載,王氏家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又精通書道。”《道經(jīng)》中記載了王羲之始祖王子晉向往神仙之靈虛,邁行放達于天臺北門金庭桐柏山(即今嵊州金庭)第二十七洞天(道界三十六洞天之一)的故事!稘摲蛘摗酚涊d:“因氏王氏,其后子孫,世喜養(yǎng)性、神仙之術(shù)!
6、天臺山拜師
王羲之在蘭亭修禊之前來到天臺山,被神奇秀麗的天臺山風(fēng)景吸引住了,便在華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云濤霧海,這些山光勝景使他的書法也得到潤色。他不停地練字,不停地洗筆洗硯,竟把一個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
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燈下練字,練呀練呀,白紙寫了一張又一張,鋪得滿地都是。夜深了他還逐個字逐個字細看著,思考著。對自己所寫的字,他還不滿足,又看又練,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忽然,一陣清風(fēng)過處,一朵白云飄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鶴發(fā)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
“哪里,哪里!”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已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丈啊,請您多多指正!
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
王羲之心里納悶,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見老人一本正經(jīng),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筆,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xué)寫字,讓你領(lǐng)悟一個筆訣,日后自有作用!崩先苏f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后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起來的!闭f罷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臺白云……”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于領(lǐng)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劃和架子結(jié)構(gòu)的訣竅,都體現(xiàn)在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后,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了,奇妙了。
以后,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臺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經(jīng)洞》,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巖洞里,后人就叫它“黃經(jīng)洞”。今天,有些膽大的旅游者,還要爬上黃經(jīng)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還藏著王羲之的《黃庭經(jīng)》呢!
7、十八缸水
書法家“二王”是指我國晉朝時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
王羲之從小學(xué)習(xí)書法,七歲就寫得一手好字。成年后他仍然刻苦練習(xí)書法,即使閑坐時,也常常用指頭在膝蓋比擬點畫,時間長了,褲子都被磨得破損了。王羲之還虛心向別人學(xué)習(xí),博采眾長,成為我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書法家,人稱“書圣”。
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七歲開始學(xué)習(xí)書法,幾年后自認為已經(jīng)寫得一手好字,便在父親前面炫耀,想得到幾句贊詞。誰知父親卻顯出不屑一顧的神情,然后指著家里的十八只大水缸說:“要想寫出像樣的字,你得寫干這十八缸水!焙髞,王獻之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練習(xí),十八缸水寫完了,他的字大有長進,終于成了年輕有為的書法家。他與父親王羲之被后人合稱“二王”。
8、吃餃子
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喧嚷,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幅對聯(lián),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經(jīng)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的賴字,也配寫匾?又一琢磨:“經(jīng)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眉一!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買賣,竟能如此夸口?
走近一瞧,見鋪內(nèi)有口開水大鍋,設(shè)在一道矮墻旁邊。包好的白面餃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墻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不用招呼,“小鳥”就停飛了。等到這鍋餃子煮好,撈完,“小鳥”又排隊一樣飛來,準確無誤。
王羲之十分驚奇,就順手掏出一些散碎銀兩,要了一大碗餃子,然后坐下。這時他才發(fā)現(xiàn),餃子個個玲瓏精巧,好象浮水嬉戲的鴨兒,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貨!他用筷子將餃子夾起,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清香撲鼻,鮮美滿口。不知不覺間,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頓飽餐之后,王羲之對自己說:這鴨兒餃子果然不錯!只是門口那副對聯(lián)的字寫得太差,與這美味餃子實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他們另寫一副對聯(lián),也不辜負我來此一場——想到這里,他便問店伙計:“請問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計用手指著矮墻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墻后!
王羲之繞過矮墻,見一白發(fā)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個人搟餃子皮,又包餃子餡,轉(zhuǎn)眼即成,動作麻利極了。更令人驚奇的是,包完之后,白發(fā)老太婆便隨手將餃子向矮墻那邊拋去,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墻而過。
老人的高超技藝,使王羲之驚嘆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象您這深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聽了這話,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好象在品嘗這句話的滋味。然后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么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
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請,只是不好請啊!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名氣,就眼睛向上,哪里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聽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于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lián),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
9、戒珠
王羲之的書法怎么這樣深刻有力。這與他平常堅持不懈的鍛煉有關(guān)。有一個“戒珠”的故事可以從側(cè)面說明這一點。
據(jù)說王羲之有一顆心愛的明珠。這顆明珠不光是好玩,用來觀賞的,王羲之還經(jīng)常雙手摩挲它,用來增強書寫的腕力。有一天,明珠忽然不見了,找呀找,怎么也找不到。王羲之十分懊惱,是誰偷去了。經(jīng)常在他身邊的,除了一個寄住在他家的和尚外,再沒有別的外人了。因此,他對這位和尚冷淡起來。這位和尚發(fā)現(xiàn)主人對他有懷疑,就以“坐化”為名,不吃東西,餓死了。后來,家人在宰殺白鵝時,發(fā)現(xiàn)明珠在大白鵝的肚子里。原來,是大白鵝把珠子吞下去了。事情弄清楚了,王羲之深感自己錯怪了和尚,后悔不已,十分悲痛。為了紀念這位清白的和尚,他將住房改建成“戒珠寺”,表示以失落明珠的事件為教訓(xùn),對朋友應(yīng)以赤誠相待,不能輕易懷疑人家,使人家蒙受不白之冤。作為一個書法家,王羲之不僅自己注意鍛煉腕力,增強書寫時的筆力,也嚴格要求后人。他的兒子王獻之,很小就在父親的指導(dǎo)下學(xué)習(xí)書法。有一次為了檢查獻之的筆力,王羲之悄悄地站在背后,趁獻之集中精力寫字時,他猛地用手指夾住兒子手中的毛筆往上拉,誰知獻之握筆很緊,毛筆沒有被奪下來。
王羲之對此很滿意,他高興地說;“這孩子將來能成為書法家”。并當場寫了一幅字贈給獻之。這件事說明,書法家的筆力是下苦功夫練出來的。
10、王羲之與天鵝餃子
王羲之從小就喜愛練字,他7歲時跟書法家衛(wèi)夫人習(xí)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練,日有長進,不到三年已經(jīng)是筆力沉勁,頓挫生姿。在瑯琊太守舉辦的書法賽會上,一舉奪魁,震驚了方圓百里的書法名家。一時間,贊聲不斷,賀客盈門。剛滿10歲的王羲之,在這種情況下,也不禁飄飄然地驕傲起來了。
一天,王羲之路過一個小巷,見一家飯店門口人聲喧沸,熱鬧非常。尤其是店門上那副對聯(lián)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樣俊,無人不愛。橫匾上寫著“天鵝餃子”。但是字卻寫得無生氣,缺功夫,呆呆板板。
王羲之看罷,小嘴一撇,心中暗想:這缺少功夫的字兒,也只有配在這陋巷小店門口獻丑罷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樣俊,無人不愛。餃子有什么出奇?這是誰開的餃子店?竟敢如此狂傲!
王羲之走進店內(nèi)一瞧,見店內(nèi)有四口開水大鐵鍋,并排設(shè)在一道屏風(fēng)下邊。包好的餃子,好似一只只白色飛鳥,一個接一個地飛過屏風(fēng),不偏不倚,降落在各個滾沸的鍋內(nèi)。餃子店內(nèi)的伙計,則忙前忙后地招呼著食客,每個伙計管一口鍋,各自報著數(shù):一號鍋半斤,好,再來1斤。”“二號鍋斤半!薄叭栧9兩……!
王羲之好奇,順手掏出幾個銅錢,要了半斤餃子,然后坐下。餃子不一會兒端上了桌。他仔細觀看,這里的餃子果然與眾不同,一個個玲瓏精巧,好像浮水嬉戲的白天鵝,曲項向天歌,真是巧奪天工。他用筷子夾起一個餃子,送到嘴邊輕輕咬了一口。呀,頓時鮮香盈盈,味美絕倫,不知不覺間,把那一盤餃子全吞到了肚里,真是飽餐之后,回味深長。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語:“這天鵝餃子,果然名不虛傳。”心中暗想:只是門口那副對聯(lián)的拙筆劣跡,實難和這餃子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飯店另寫一副對聯(lián),也好不辜負食此美味。想到此,他便問伙計:“請問店主人在哪里?”店伙計用手指了指屏風(fēng)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風(fēng)后!
王羲之繞過屏風(fēng),見一白發(fā)老嫗端坐在案板前,一個人一邊搟面皮,一邊包餃子。填好餡,飛快捏上幾下,轉(zhuǎn)瞬成了一只白天鵝,動作嫻熟。更令他驚奇的是,餃子包好之后,白發(fā)老嫗隨手將餃子向屏風(fēng)那邊甩去。天鵝餃子便一個接一個越屏而過,降落在鍋內(nèi)。每兩5只,按伙計報的數(shù),每口鍋下多少,斤兩分毫不差。
白發(fā)老嫗的高超絕藝,使王羲之驚嘆不已。忙走上前施禮問道:“老人家,像你這樣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白發(fā)老嫗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40年,深練需一生!币宦犨@話,王羲之不由沉默深思,仔細品嘗這番話的滋味。然后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么門口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它和這天鵝餃子很不般配!”
王羲之不問還好,一問倒使白發(fā)老嫗生起氣來,只見她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請,只是不好請。【湍媚莻剛露了點臉兒的王羲之來說吧,都讓人捧上天了!說句實話,他寫字所下的那點功夫,真不如我扔餃子的功夫深呢。你可別學(xué)他,常言說得好:學(xué)海無涯苦作舟,勤奮當槳爭上游。一次劃前就驕傲,終久要落人后頭。”
白發(fā)老嫗一席話,說得王羲之面紅過耳,羞愧難當。他恭恭敬敬地給老嫗寫了一副對聯(lián)。從此以后,這家天鵝餃子店,就掛上了王羲之寫的對聯(lián),生意越發(fā)興隆了。此事也改變了王羲之的一生,使他終生與鵝結(jié)緣。更虛心刻苦地練字,博采眾長,精研體勢,推陳出新,創(chuàng)出字勢雄強而多變化、妍美的新體,名揚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書法名家。
11、潛心苦學(xué)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wèi)夫人為老師學(xué)習(xí)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shù)匦∮忻麣饬,很得前輩的喜愛和夸獎?/p>
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一天他的老師衛(wèi)夫人看了后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一定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fā)現(xiàn)他近來的字,已達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fā)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一定會淹沒我的名聲的!
王羲之并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里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么寫才好,結(jié)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堅持數(shù)十年如一日,勤學(xué)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鋪平了道路。
12、鐵門限
智永禪師擅長楷書、草書,能傅王羲之的風(fēng)范。他雖然在永興寺修行,但是書法的名氣卻愈來愈響亮。
很多人都通過各種關(guān)系來索求他的書法作品,人來人往絡(luò)繹不絕,門檻都被踩壞了,他只好將門檻用鐵皮包起來,人們就笑稱為“鐵門限”。
13、“坦腹東床”(晉)
王羲之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藝術(shù)造詣很高,被公認為“書圣”。他的《蘭亭集序》至今仍為書法愛好者酷愛!疤垢箹|床”的故事說的就是王羲之。
晉代太尉郗鑒派一個門客到丞相王導(dǎo)家去選女婿,王導(dǎo)領(lǐng)著門客“就東廂遍觀子弟”。門客回來復(fù)命,對郗鑒說:“王家的年青人都不錯,但是聽到有人選女婿,卻變得拘謹起來,只有一位在東邊床上敞開衣襟坦腹吃飯的,若無其事!臂b說:“這正是一位好女婿!庇谑蔷桶雅畠杭藿o了他。這位女婿就是王羲之。這就是“坦腹東床”代表擇婿的典故。
14、王羲之學(xué)書
王羲之七歲時開始跟書法家衛(wèi)夫人習(xí)字,不到三年就顯出了才華,方圓百里都知道他是個少年才子,在一片贊揚聲中,十歲的王羲之就有些飄飄然了。
一天,王羲之到集市上去玩,看見的是,那招牌“鴨兒餃子鋪”幾個字卻寫得十分呆板,毫無功力,他便找到鋪主,主人是一個白發(fā)老太太,正在包餃子,只見他包好一個餃子,就隨手拋過矮墻,看也不看,那餃子就剛剛好落愛鍋中,王羲之暗暗稱奇,忍不住問到:“老人家,像你怎么深的工夫,多長時間能練成?”老太太說:“熟練五十載,深練要一深啊!
這句話觸動了王羲之,他接著問:“您手藝如此高超,為什么不找個名家高手寫招牌呢?”老太太不高興說:“名人不好請,就說那個剛露面的王羲之吧,小小年紀,就讓人捧得長翅膀了,說實話吧,他寫字的工夫還真不如我仍餃子的工夫深,你可別學(xué)他!
王羲之的臉一下子全紅了,他向老太太表明我自己的身份,并承認了自己的缺點,為個補過,他馬上提筆為“鴨兒餃子鋪”寫了招牌,同時又寫下一副對聯(lián):“經(jīng)次過不去,知味且長來!
王羲之只學(xué)了三年的書法,便得意洋洋,從餃子館的老太太言行中,得到了教訓(xùn),所以讓我明白了在通往知識的殿堂上,自滿只會讓人停止不前,所以無論做事還是做人,還是謙虛一些的好,而且,王羲之也是個知錯必改的孩子,老太太指他的缺點以后,就馬上改正了,所以我們要把他當做我們的榜樣!
15、王羲之練字
王羲之從7歲開始,成天起早貪黑地練字。11歲那年,他想去父親的房間找點字帖繼續(xù)練字,發(fā)現(xiàn)父親的枕邊有幾本書,于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是本叫《筆論》的書,內(nèi)容是教人寫字時如何運筆。王羲之一翻開書,就忍不住開始記錄那些執(zhí)筆運筆的技巧,他讀得愛不釋手,不知不覺把書帶出了父親的房間來讀。他按照《筆論》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入迷了。過了一段時間,他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的比較,確實有些變化。
一天,王羲之在讀《筆論》時被父親發(fā)現(xiàn)了。父親王曠看見兒子讀得入迷的書竟是自己珍藏的《筆論》,很詫異地問道:“你能讀懂這樣高深的書嗎?王羲之答道:“書非讀不能懂,孩兒雖然一知半解,但還是能受到教育的。父親聽后把《筆論》送給了王羲之,得到書后的他練得更加勤奮,更加認真,更加投入。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竟然連頭都沒有抬起來看一下,專心致志地邊看字帖邊練字。書童最后不得不去請他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時,只見羲之手里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里送,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么寫才好,結(jié)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笑著說:“羲之,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正是這樣數(shù)十年如一日的練字,王羲之成為了一代書法大家。
16、王羲之題扇
有一次王羲之看到一位老婆婆在賣扇子,但是生意慘淡而且很多竹扇子都已經(jīng)發(fā)霉,賣家更加看不上了。就決定幫這位老婆婆一個忙。
他問,老奶奶,你這扇子生意如何啊?老奶奶也不客氣,客觀你真幽默,我這些扇子在這賣了那么多天一把都沒賣出去,在這樣下去我們一家人就要斷糧了。王羲之說,老婆婆您莫要怨天尤人,我教您一個好辦法,保證可以讓這批扇子買個好價錢,還能讓你大賺一把。
然后他就在老太太買的扇子上題字,老婆婆哪知道是大書法家,忙奪過王羲之手中的筆,我說這位客官,您是來搗亂的吧,我這干凈的扇子都沒賣出去,您來給我這亂涂亂畫一通,我賣給誰?
王羲之說,您不要著急,我寫完以后您在賣的時候只要大聲吆喝王羲之體扇,我保證每一把能賣到一百錢。老婆婆一聽這么神奇,抱著半信半疑的態(tài)度,讓王羲之寫了幾把。
人們一聽到是王羲之的書法,都來買了,一時間原來屯著的扇子被一搶而空,老太太納悶了,難道真是神人要幫我。
第二天老太太又等著王羲之給自己寫字了,王羲之不是很開心了,想昨天我是想幫助你,才出此下策,現(xiàn)在你求我就是為了賺錢,但是沒辦法,王羲之還是為老太太寫了幾把,結(jié)果又賣的很好。
之后王羲之路過橋的時候,要是看到有婆婆還在那邊賣扇子他就繞路躲避。
17、王羲之與糝
在當?shù)赜幸粚Ψ蚱蓿煞蚴莻讀書人,也不會什么營生,妻子在家里也只是做點家務(wù),所以啊,夫妻兩個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幸虧王羲之發(fā)現(xiàn)了他們家的狀況,三天兩頭地幫襯他們夫妻一把,這才讓他們夫妻能勉強度日,沒有吃喝之憂。
夫妻兩個總想報答王羲之,可是總也找不到什么機會。這天,夫妻倆一計算,感覺王羲之有好多天沒來他們家逛逛了,一打聽才知道王羲之病了。夫妻倆一合計,決定用這個機會報答一下王羲之,可是怎么報答呢?人家不像自己家,又不缺吃又不缺喝的。正在夫妻倆愁眉苦臉找不到辦法的時候,院子里那只家中唯一的剛下完蛋“咯咯噠”叫個不停的母雞,同時引起了夫妻倆的注意,夫妻倆一商量,那就把這只雞殺了,燉點湯給王羲之送去,一來讓他補補身子,二來也表表他夫妻倆的心意。
把雞殺好以后就開始放到鍋里燉,妻子就出門忙活別的事情去了,由丈夫來負責(zé)燒火。丈夫坐在灶前一邊燒火一邊看書,隔一陣就加把火,視線也不離開書本,口中還念叨個不停,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一進家門的妻子就聞到了肉糊了的味道,趕緊跑過去掀開鍋蓋一看,兩眼頓時傻了,鍋里的水早已經(jīng)熬干了,一鍋肉泥,還有些黑乎乎的。那可怎么辦?家里就這只雞,再重新殺一只不可能,買一只吧又沒錢。這可把夫妻倆急壞了。最后沒辦法,只能再加點水熬熬吧,幸好丈夫還精通點醫(yī)術(shù),就加進了幾味能對王羲之病癥的中草藥,為的是改改味道,另外還加了一點胡椒。
湯做好后,丈夫就一路忐忑不安地端著來到王羲之的家里。王羲之接過肉湯,看到碗里有些黑乎乎的,就皺了皺眉頭,可人家端來了又不好意思不喝,于是就嘗了一口,這一嘗感覺味道還真是跟以往喝的雞湯不一樣,就禁不住“嗯”了一聲,一邊的那位讀書人聽王羲之這一“嗯”嚇了一跳,以為他嫌難喝。緊接著王羲之伸出拇指,連說幾聲“香,香”。王羲之一口氣把那碗肉湯就喝了,立時感覺神清氣爽。他順手拿過身旁的筆,在紙上寫了“米參(shēn)”兩字。一旁的讀書人糊涂了,王羲之寫這倆字是什么意思?他禁不住問了一聲:“您這是寫的啥?”王羲之本來只是感覺這肉泥跟米粒似的,才隨便寫寫的,他聽到讀書人的問話,就順勢開玩笑似的,說:“我寫的就是sá!眰z人哈哈大笑,讀書人提議不如將倆字合為一字,于是他也提筆寫出了“糝”這個字。從此在當?shù)剡@個字就有了“sá”這個音。
在王羲之的提議、幫助下,那對夫妻后來開了一家糝湯館,王羲之也為湯館題寫了匾額,門旁寫著一個大大的“糝”字。人們知道他家的這雞肉湯曾經(jīng)治好了王羲之的病,所以生意特別的紅火,糝湯也越傳越遠。
18、王羲之教子習(xí)書法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xué),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xué)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xí)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夸贊道:“此兒后當復(fù)有大名。”小獻之聽后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拔迥昕傂辛税伞眿寢層謸u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wěn)!鲍I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xiàn)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后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xí)字抱給母親看,并說:“我又練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么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后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jié)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jīng)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后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后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19、王羲之寫春聯(lián)
東晉書法家王羲之有一年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此時正值年終歲尾,于是王羲之書寫了一付春聯(lián),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cè)。對聯(lián)是:
“ 春風(fēng)春雨春色,新年新歲新景。 ”
可不料因為王羲之書法蓋世,為時人所景仰,此聯(lián)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訴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氣,又提筆寫了一付,讓家人再貼出去。這付寫的是:
“ 鶯啼北里,燕語南郊。 ”
誰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蛇@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鄰右舍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了春聯(lián),惟獨自己家門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個辦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筆寫了一付,寫完后,讓家人先將對聯(lián)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張貼于門上:
“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
夜間果然又有人來偷揭?稍谠律乱豢,見這付對聯(lián)寫得太不吉利。盡管王羲之是書法名家,可也不能將這付充滿兇險預(yù)言的對聯(lián)取走張掛啊。來偷揭的人只好嘆口氣,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剛亮,王羲之即親自出門將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別貼好,此時已有不少人圍觀,大家一看,對聯(lián)變成:
“ 福無雙至今朝至,禍不單行昨夜行!
眾人看了,齊聲喝彩,拍掌稱妙。
20、王羲之裝醉
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王羲之,七歲就開始練字,尚未成年,已經(jīng)落筆不俗,被人譽為“小神筆”。
當時,朝廷中有位名叫王敦的大將軍,常常把王羲之帶到軍帳中表演書法,天色晚了,還讓他在自己的鋪上睡覺。
有一次,王敦起床了,王羲之還沒有醒。一會兒,王敦的心腹謀士錢鳳進來了,兩人悄悄地商量事情,談的是想造反的事,卻忘記了王羲之還睡在帳中。王羲之醒來,聽見了他們談話的內(nèi)容,非常吃驚,心想,如果他們記起了自己睡在這里,一定會懷疑機密泄露,說不定要殺人滅口呢!怎么辦?恰好昨天喝了點酒,于是,他就假裝酩酊大醉,把床上吐得遍處都是,接著,又蒙頭蓋臉,發(fā)出輕輕的鼾聲,好像睡熟了似的。
王敦和錢鳳密談了多時,忽然想起了王羲之,不由得心驚肉跳,臉色驟變。錢鳳咬著牙根,惡狠狠地說:“這小子,不能不除掉。不然,我們都要遭滅門之禍了!
兩人手握尖刀,掀開帳子,正要下手,忽聽王羲之“囈囈”地說起夢話來,再一看,嶄新的被褥吐滿了飯菜,散發(fā)出一股嗆鼻的灑味。王敦和錢鳳相視片刻,都以為王羲之酒后熟睡未醒,也就算了。
【王羲之的小故事】相關(guān)文章:
王羲之的故事09-05
王羲之的名人故事08-03
名人故事之王羲之11-22
王羲之妙書春聯(lián)故事03-14
王羲之的故事作文500字(通用21篇)12-05
與王羲之相遇06-17
與王羲之相遇07-25
王羲之生平簡介04-06
小故事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