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名字:
腐鼠
詞典發(fā)音:
fǔ shǔ
詞語(yǔ)出處:
腐爛的死鼠。典出《莊子·秋水》:“ 惠子 相 梁 , 莊子 往見之;蛑^ 惠子 曰:‘ 莊子 來(lái),欲代子相。’於是 惠子 恐,搜於國(guó)中三日三夜。 莊子 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fā)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shí)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 梁國(guó) 而嚇我邪?’”后遂用為賤物之稱。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遁》:“侶云鵬以高逝,故不縈翮於腐鼠。” 唐 李商隱 《安定城樓》詩(shī):“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鶵竟未休! 明 方孝孺 《閑居感懷》詩(shī)之二:“羣鴟得腐鼠,笑汝長(zhǎng)苦飢! 清 蔣湘南 《與田叔子論古文第二書》:“贋鼎之光,空嚇腐鼠! 寧調(diào)元 《秋興用草堂韻》之四:“世味早知成腐鼠,人情何況逐浮鷗!